编外医护抗疫后“转正”,这张“扩编网”应撒得更大
抗疫并不分编内编外。
雾气弥漫的护目镜、脸部留下的口罩勒痕、汗水浸透的“战衣”……这样的拼命背后,并无身份和编制差别,他们都是白衣战士。
但身份又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尤其是涉及疫后的相关认定和酬劳分配,哪怕这从不是他们上“战场”前曾有的顾虑。
3月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进一步落实关心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相关人事激励措施的工作指南》(下称《工作指南》),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各类医务人员的及时奖励工作,重点向疫情防控救治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务人员倾斜。
其中最“硬核”的肯定方式之一,是将抗疫一线“编外”医务人员划入“编内”。
援鄂不是为了编制,但现在感觉很甜
截至目前,健康界通过梳理发现,全国多地已为奋战在防疫一线的“白衣战士”开通“绿色通道”,广东、贵州、江苏、河北、湖南等省份多个的市县都开展了对非事业编制援鄂医护人员的入编考察工作,通过直接考核的方式,将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人员直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部分省份下辖市县落实“编外”一线医务人员优待政策
对此,珠海一名援鄂编外医生坦言:“我没想过自己会有编制,当时援鄂也不是为编制而来,但后来听到消息(自己从‘编外’被划入‘编内’)那一刻心里感到很甜。”
江苏、天津、福建、吉林等地区还明确,在职称评定、评优选先、职务晋升等方面,对参加疫情防治的一线医务人员优先申报、优先参评、优先聘任,且大部分地区的不受相应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不仅是实打实的奖励,更是身份上的认可
有无编制,对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来说,既关乎身份、待遇,更会致使心理上的落差不一。
一方面,编内外人员的基本薪资、绩效奖金存在差异,医院为编制内外人员缴纳五险一金的数字也略有不同;另一方面,编制外的医务人员在行业内发展和晋升的机会会更少,比如不具备编内调动的机会,也无法被任命行政职务等。
山东某公立医院一名合同制护士李红描述自身的职业状况:“我们合同护士的工资比正式工少三分之一;医疗保险方面,正式工可以报销95%,我们合同工只报销70%;公积金也是正式工的三分之一;而且各类补贴是按照人头发放,我们合同护士只能得到正式护士的一半……”
河北某三甲医院一名护士张晓告诉健康界:“我去年本科毕业于医科大学,现在不在编内,但干的活和正式护士是一样的,甚至有时干得更多,这次疫情到现在我一直没歇过班。但我们每个月只有基本工资,没有五险一金这个保障,更没有其他补贴。”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原院长朱夫向健康界表示,各地区医院编制与财政人头费的挂钩情况不一,目前有些医院没有编制的医务人员,即使与编制内人员同工同酬,但平时拿到的各种补贴、退休后拿到的养老金也不同于编制内的待遇。
所以,优先将参加疫情防控的一线医护人员从编外转入编内管理的相关激励措施,对于这些医护人员而言,不仅是对其精神层面的莫大鼓励,从福利层面看更是实打实的奖励。从长远来看,这种激励和保障是一种身份上的认可,可以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最大程度积蓄、调动现有的医疗资源力量。
当然,截止目前,仍有不少省份因种种因素限制,目前难以做到让所有一线临聘医护人员直接入编。
朱夫也指出,即使没有去一线的医务人员,也都驻守在自己的阵地没有退缩。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应该被重视和强调,“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同是医生护士,权利应是平等的,不能让他们心里凉半截!”他呼吁,为彰显落实医院公益性,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国家医改应考虑为更多医护人员增加“入编”机会,将全部医务人员纳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