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撑腰” 线上审方大涨 被猛推一把的药学服务请轻装快跑
对于药学人而言,夯实基础,才能让药学服务在更多元的场景里降低公众用药的风险,提升全民用药的科学性。
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发布《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拓展药学服务范围,规范“互联网+药学服务”。
《意见》明确,规范电子处方在互联网流转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管理,电子处方审核、调配、核对人员必须采取电子签名或信息系统留痕的方式,确保信息可追溯。
这标志着,基于线上的药学服务迎来了一个“借势”提速的良机。
线上审方 从一天几十张到近300张
对于互联网+药学服务工作起步较早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下称邵逸夫医院)药学部来讲,线上处方审核工作要追溯至2015年。
说起将药学服务与互联网融合的初衷,邵逸夫医院药学部主任方红梅表示,一方面是患者存在线上购药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行业发展自身的需要:网络售药安全性的监管仍存在缺失。
“随着网络购物平台的不断普及、完善,近些年对于网络平台售药的监管措施也不断出台,但却缺乏落地监督政策,所以造成了一些很极端的例子。”方红梅告诉健康界,至今她仍清晰地记得这样一则新闻,2018年11月,一个上海女孩在网络平台上购买了18盒秋水仙碱,结果因过量服用而死亡,随后其家属将售卖药品的网络平台告上了法庭,认为平台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当然,除了循环在诊疗体系之外的第三方药品销售领域,体系之内对于线上审方的需求也呈现加速之势。随着近些年分级诊疗制度逐步推进,慢性病、常见病管理也在向基层下沉。“如果能够把慢病患者需要的、风险不大的药品放在网络上供应,可以分流部分患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医院的诊疗压力,让医生能把精力集中在疑难杂症的诊治上,让医疗资源分配更加合理。”方红梅说。
在此背景下,2018年底,邵逸夫医院药学部基于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平台以及前期积累的线上审方经验,搭建了线上药事服务中心。
新冠疫情则成了催化剂。2020年1月20日到2月29日,邵逸夫医院互联网医院共为37,000余人次提供了诊疗服务,药事服务中心线上审核处方3000余张,高峰时期每天审方量近300张,照比之前每天几十张的处方审核量有了显著提升。
医保是把双刃剑 能不能用好要看本事
让互联网医院与线上审方“双剑合璧”的,是线上医保支付的及时开通。作为浙江省的试点医院,邵逸夫医院互联网医院平台在2月13日开通了线上医保支付系统。
“因为很多慢病药品都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在开通第二天,我们网上处方的审核量就有了一个显著增长。”方红梅告诉健康界,在邵逸夫医院互联网医院平台,患者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参保省级医保的患者选择医保支付后,只需缴纳个人支付部分的费用就可以进一步选择药品配送方式,等待取到药品。对于非省级医保的患者,可以选择下载处方到家附近的医保定点药店刷卡支付然后取药。
对线上药品及时、科学地管控一直以来都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难题。在医保的“助力”下,线上药品的需求量大增,这就给医保资金的合理、安全使用带来了压力。
“如果线上的处方监管不严,医保资金安全将无法保障,医保和线上药品交易的互联互通将不可持续,对于浙江省来说,如果监管到位,线上购药享有医保政策将成为今后的常态。”方红梅预测。
方红梅的底气,来自于医院药师对于线上处方的严格审核。
健康界了解到,邵逸夫医院药学部的主管及以上职称药师,经过科室培训考核,医务科资质认定、备案后才可以开通网上审方权限。每次网络平台有新的处方产生,有审核资格的药师都会收到信息提醒。
“我们的网上审方药师没有排班,大家都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线上审方工作。”方红梅解释说,“为了鼓励大家,并让药师的专业付出得到回报,药师每审核一张处方都会有相应的审核费用,让工作能够得以持续。”
在政策的激励下,即便是在疫情期间,每天300张左右的线上处方,处方审核流程花费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不会造成大量积压。
邵逸夫医院互联网医院线上审方流程
效率提高了,质量又如何?
也许医生开的处方,到最终患者拿药时没有进行明显的调整。但药师的“审核”绝不仅仅是发药前确认下规格、数量,或是在患者支付前,在系统里机械地点一下“确认”。比如,方红梅要求药师在审方时,要充分评估用药的合理性,需特别提醒的会在备注中为患者明确使用药品的注意事项,患者通过手机端可以实时查看。
“我们做过统计,线上审核处方的不合格率是2.3%,这比日常药学部线下审核处方的不合格率略高,这是因为我们为了降低患者的用药风险、确保医保资金的安全,进行了严格地审核、监管。”她说。
从浙江省前期的实践来看,医疗机构要开展线上的药品配送首先要理顺整体流程,做到以方便患者为核心;其次,开方医生和审方药师资质要保证;第三,严格筛选第三方配送合作伙伴,保障药品质量。以邵逸夫医院为例,目前互联网医院的药品目录是和医院目录保持严格一致的,此外,线上和线下的监管、服务相对同质。
包袱真的卸了 请轻装上阵努力奔跑
在方红梅看来,疫情之下催生的互联网+药学服务对于药学人来讲,比起挑战,更多的是机遇。
互联网+药学服务,促进了药学服务的进一步转型。从以药品为中心,到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一直是药学服务转型的目标。各大医院的药学部对转型的“彼岸”很明确,但面对每天发不完的药,高质量的药学服务变成了“可望不可及”。但当线下的发药“被迫”大规模转到线上后,药学人发现自己“解脱”了,可以腾出精力做能体现专业知识和学科价值的工作。
第一步,是让患者真切感受到药师的存在和价值。
因此,药师要继续拓宽他们的服务场景,除了要更精准地从审方中发现可能存在的用药隐患,并将正确、安全的用药知识及时推送给患者,继续开发线上的用药咨询,还应延伸至为慢病患者建立档案,患者的居家药物治疗管理等。
这意味着,药学人员必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储备,还要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科普技巧。
毕竟,《意见》还指出,在开展互联网诊疗或远程医疗服务过程中,要以实体医疗机构内的药师为主体,积极提供在线药学咨询、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用药知识宣教等“互联网+药学服务”。
对于药学人而言,夯实这些基础,才能让药学服务以更高效、专业和完备的服务能力,覆盖到更为广泛的第三方线上售药平台,进而在更多元的场景里降低公众用药的风险,提升全民用药的安全性。
本文为健康界看健日报原创文章,更多深度好文请点击:看健日报
欢迎投递医疗健康好文,录用后稿酬丰厚,并优先在健康界全平台推广。
赐稿请发至:zhangwenkang@hmkx.cn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