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成最后一根稻草,哪类民营医疗机构快撑不住了?

2020
03/20

+
分享
评论
董俊 / 健康界
A-
A+
创业期的企业总会遇到各种风险和危机,疫情的压力有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民营医疗机构目前仍未开门营业。疫情其实也是一面“放大镜”,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也在疫情期间得到凸显,甚至引发部分企业的生存危机。

近日,有业内人士公开表示,“大批民营医疗机构撑不住了”。对此状况,健康界采访多位民营医疗机构管理者和行业专家,了解处于生存困境中的民营医疗机构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自救求生?摆脱危机的出路有哪些?

能不能活下去,关键看现金流

据3月15日艾力彼观察推出的问卷调查显示,99.37%的医院出现门诊量下滑,9成医院存在现金流压力,其中近1/3社会办医院表示无短期资金来源,有23%的医院可以获得银行贷款,9%的医院可以从投资人处获得追加投资。该调查结果还显示,相对于公立医院,社会办医医院在短期资金的补充渠道更匮乏,面对突发疫情的抗风险能力也更差。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认为,当下医美、口腔、医养等民营医疗机构面临的生存危机主要是经营现金流问题。而接下来的复工复产,企业还将面临用户流量不大的问题,也会对企业的现金流持续产生压力。在他看来,此次疫情对所有医疗机构的冲击都很大,包括中小企业。能否活下去,关键是要看“谁的现金流能维持6个月以上”。为了维持现金流,不少企业选择断臂求生,出售部分门诊或者医院。

“没有了患者,也就相当于没有了流水,这对每一家机构都有着巨大的挑战。”欢乐口腔医疗集团董事长马春敏对健康界表示,在全面停诊的情况下,民营医疗机构还要承担房租、水电,人员费用等支出,现金流好的企业还能坚持2-3个月,现金流不好的,可能连两个月都坚持不下去。

近一两个月,马春敏还收到一些信息,“一些店面生存压力很大,现在在卖,价格不高,但买家并不多”马春敏说,在疫情前,还没出现这种情况。

凭着多年的行业经验,马春敏认为,在全面停诊的情况下,拥有五六家终端门店的医疗连锁机构最难以为继,尤其是近两年口腔行业快速崛起,新兴的连锁门诊品牌可能刚刚达到盈亏平衡点,受疫情冲击,必然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一些特别小的口腔医疗机构,多为医生或者院长创业,人员成本较低,生存压力不大;而大型连锁医疗机构多数有资本支持,资金压力也相对较小。

与其强撑,不如卖出。日前,医疗投资人林建华发起“联合上市公司、产业基金和医疗集团并购各类医疗机构”的活动,据其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近50家医疗机构有意向转让。其中,有医美11家、口腔10家、眼科9家、中医5家、儿科4家、综合医院3家、妇产医院3家、骨科医院3家、康复医院3家、护理院和医养结合4家。标的所在区域既有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有杭州、南京、成都、重庆、厦门等二三线城市。

然而,在上海九悦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郭跃看来,民营医疗机构的生存危机,与规模大小并没有直接关系。“大有大的开销和风险,小有小的难处和优势”他认为,民营医疗机构当前出现的重大危机,并非受单一因素影响,也不能说纯粹是由一次疫情导致的。“创业期的企业总会遇到各种风险和危机,疫情的压力有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郭跃说。

郭跃从事医院管理和医疗投资领域近20年,在他看来,介于三甲医院和养老护理机构之间的业态,具备巨大发展前景。郭跃同时分析认为,目前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民营医疗机构倒闭的现象,但企业转为低能耗运营或者缩小规模运营的情况,倒是很有可能。

后疫情时期,选好你的业态

进入后疫情时期,不少线下医疗门店已经如常开诊,例如欢乐口腔医疗集团在北京区域的部分门店已经通过卫生部门的检查,达到重新开业的标准。而一些有需求的顾客,也会陆续来到医美机构就诊。但不可回避的是,多数线下医疗机构的门诊量依旧不大。

对此状况,一位业内人士则持乐观态度。他表示,疫情所带来的损失和影响不会持续很长时间。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开,原本被压制的医疗需求会回归正常。

健康界也发现,相比于疫情之前,患者的消费项目也发生了变化,各个行业均以刚需诊疗为主。

据郭跃介绍,进入3月份以来,九悦医疗旗下医疗机构的骨科、妇科等科室手术正在逐渐恢复;马春敏也表示,欢乐口腔目前线下门店的诊疗项目多以口腔急诊、解除疼痛治疗为主,取代了原来的正畸、种植项目;北京艺星医疗美容医院微整科院长谷亦涵对健康界表示,疫情期间最明显的变化是:赴店做手术的人,比做微整形或皮肤项目的人更多了。

疫情过后,不管是大集团还是小公司,管理者都应该把握自身定位,看清竞争趋势,选择一条更合适自身的发展路径。郭跃认为,选好业态很关键。在主战场上,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拼技术、拼设备或者拼人才,压力较大,未来仍旧要坚持错位竞争、错位发展的原则,开展以服务和区域半径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而作为补充,调整出台相关措施,加快机构的“互联网化”和“智能化”发展速度,也是很必要的。

事实上,在闭店期间,不少企业已在内外兼修,蓄势待发,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据广州艾力彼医院运营问卷调查显示,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医院都在优化其运营模式,向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看齐,其中有55%的医院选择向线上诊疗拓展,有55.7%的医院表示会加大人工智能、远程医疗服务领域的投入。

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最能激发创新的时候。据马春敏介绍,欢乐口腔在疫情期间集中人力和财力发展了创新的“中央厨房”数字化医疗中心。在这一模式下,患者的病历实现了多图化、多视频讲解,患者能更充分的了解治疗方案。同时50多位专家会诊不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每天在“中央厨房”的后台处理1000份病历,患者数字化的信息远程由多学科专家进行多维度会诊,完成诊疗数据化诊疗方案设计、幻灯处理处置录像和图片影像内容;而治疗方案和会诊结果的内容,再传输给分院的专家医生进行演练和探讨病案讨论,分解看诊步骤,从而避免了出现误诊率与漏诊率。马春敏将“中央厨房”的工作形容为“洗菜、切菜、装盘”,“中央厨房”数字化医疗中心制作好半成品,剩下的工作就交给了各大分店分院。

“医疗是个传统行业,线上诊疗上仍有欠缺,但发展空间也很巨大”马春敏说,他希望未来能将“中央厨房”数字化中心解决方案推广到更多的同行业民营医疗机构,以提升行业线上会诊的效率。

而对于无创新能力,又坚持不下去的医疗机构来说,清算止损也是一条生路。对于“会不会收购那些欲转让的医疗机构”,马春敏表示,“部分合适的店,会考虑。”

郭跃也表示,会观望是否有更好的机会,但他同时也强调:“两个病人组合成一个好的家庭,也不大现实”。在他看来,企业首先还是要在困难时期找到创新模式,让自身活下来,然后才能一步步活得好起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疫情,医疗,机构,现金流,医院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