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秩序拉开恢复大幕,为何感控专家强调“别太急”?
随着国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已近全面胜利,医疗机构恢复正常诊疗秩序的安排均已提上了各地的“日程表”。
目前,各地的部分医疗机构普遍采取审慎地逐步恢复策略,在保证防护措施的前提下,门诊科室逐步满足公众正常的诊疗需求。全国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已基本恢复门诊秩序,除口腔科、耳鼻喉科外,大部分的门诊科室普遍恢复全天开放。
但是,以肿瘤患者手术为代表的择期手术是否应尽早全面恢复?在逐步恢复诊疗秩序的过渡期中,如何做到院感控制得力?这是目前医院管理者们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各地门诊恢复进度不一
作为此次疫情的主战场,随着出院患者越来越多,湖北武汉正在按计划分期分批把全市50多家定点医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向医疗资源丰富的10家医院集中。所有腾退医院将立即开展彻底的消杀工作,争取及早转为“清洁医院”。
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医疗组组长白祥军此前公开表示,武汉计划在三月底分4批恢复定点医院正常医疗秩序,逐步满足广大市民的就医需求。
为防止交叉感染,目前武汉各大已恢复接诊的医院都对门诊诊室实行“一医一患一诊室”制,严格控制进入诊室人数并采用实名制管理,原则上仅限患者本人就诊,行动不便患者可由1名家属陪同。“请保持距离1米以上”的提示语在院内也随处可见,患者办理就诊卡、候诊、就诊、交费、取药时彼此保持安全距离。
以武汉协和医院为例,为做好院感防护,协和医院的患者就诊前要测三次体温,并在分诊台进行流行病学询问登记,签署“疫情告知承诺书”。
随着院区新冠肺炎患者全部离开,湖北省中医院也开始陆续恢复普通门诊。经严格消杀,医院实行预约制,让病人分时段错峰就医,在门诊和急诊都进行筛查。据该院院长何绍斌介绍,如果发现疑似病人,医院会马上将其转走。不确定状况的门诊病人,要暂时收治在专门过渡病区,入院前三天,每人一间病房,三天后没症状再合并。
湖北省中医院花园山院区内工作人员进行严格消杀
图源:新华社
在北京,各大医院的门诊基本实行预约挂号制,除急诊患者就诊外,原则上不支持现场挂号。为避免“扎堆看病”现象出现,北京市在呼吁市民“错峰看病”“错时看病”“预约看病”的同时,还实施“拥挤等级”发布制度,并可在多个地图导航APP实时查看。
重庆各大医院同样实行非急诊线上线下全预约制,并推行分时段就诊,有的医院及时增加了线上咨询的接线数量以满足需求。
在重庆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入口处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据该院相关人员介绍,患者佩戴的口罩如果是带阀门、纱布材质等不符合规定的,需要更换,医院会免费发放合规一次性口罩给这类人群。同时,该院还坚持疫情预检三级筛查等措施,每天做五次消杀。
但口腔科等特殊科室仍未开放。健康界随机采访发现,包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北衡水市人民医院等医院的门诊部基本均未开放口腔科,部分未开放耳鼻喉科。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入口处,导医在为患者检查口罩
图源:七环视频
择期手术“谨慎”恢复,速度太慢?
一方面是需要逐步恢复的诊疗秩序,一方面却是积压许久的就医需求。对于包括肿瘤患者为代表的手术患者等患者群体,更关注如何尽快全面恢复择期手术或治疗。
前日,北京应急总医院呼吸内科的王洪武主任就曾对此公开呼吁。以应急总医院为例,该院是北京市唯一设有呼吸道梗阻抢救绿色通路的医院,既往每周都会收治许多从全国各地转来的病人,为此,医院建立了专门的支气管镜手术室,配有硬质镜、可弯曲支气管镜、激光等各种治疗设备,每月支气管镜手术量达300例,位居北京之首。
但在疫情之下,北京大多数医院不能做此类手术,在此疫情期间,有些病人只能抱憾而去,最终离世。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