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英雄 | 逆行武汉,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只为更多人的平安
不论是与父母子女的匆匆一别,还是推迟婚期携手抗疫,疫情当前,总有一群人主动请缨,告别亲朋,从四面八方奔赴抗疫最前线。他们既是武汉封城的逆行者,也是武汉医护同仁的接力者。
离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
“你想去就去吧,只有一点,保护好自己,你要好好的回来!”母亲的这一句话让司玉倩每每想起来心中都涌起一股暖流。
2月8日晚上10点,司玉倩所工作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到紧急通知,要派一支医疗队伍前往武汉支援。短短几行字让司玉倩再也不能平静,她立刻向护士长报名!但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牵挂,司玉倩的父亲犹豫了,她担心女儿,只希望孩子能够平平安安。但母亲的理解和支持给了司玉倩莫大的信心,让她敢去追寻“不一样的人生”,逆行千里保护更多人的家园。
匆匆一别过后,司玉倩与队友一起踏上征途。在接管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治疗工作的这段日子里,“慎独”二字常常萦绕在司玉倩的心中,照护病人的同时也给了自己坚持的力量。
这次不一样的经历也让司玉倩受益匪浅,她在前线写了入党申请书,希望能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而最让她挂念的便是远在家乡的爸妈,匆匆一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而一家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凯旋。
全家人的鼓励让她放心远征
疫情发生以来,身为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专家组成员的唐阿梅多次参与医院疑似及发热病人的救治,而作为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她又要承担呼吸科门诊及病房的病人诊治工作。身兼数职的唐阿梅为了全心全力投入工作,“一狠心”将刚满10个月、还没断奶的小儿子及5岁的女儿送回了老家。
大年初一接到医院成立援鄂医疗队的通知后,唐阿梅第一个报名并在请战书上郑重写下自己的名字。她明白,这意味着一段时间内不能再给患有糖尿病的父亲送药,也意味着危险重重,但同为贵州中医药大学教师的爱人,身为老党员的公公婆婆的一句“放心去做你该做的事,家里一切有我们。”让她热泪盈眶,全家人的支持给了她前行的动力。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及培训,终于在2月19日,唐阿梅成为贵州第七批援鄂医疗队医疗组组长并和救援队一起奔赴武汉,负责管理武钢二院感染病区工作。虽然所在病区病人年龄平均在70岁左右且多为重症,但唐阿梅却管理的井井有条。对于病人的病情,每天每班她都仔细核查每个病人的检查情况及病情演变,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切努力只为更好、更快地治愈每一位患者。
新婚未满月,妻子却送他上前线
31岁的袁超从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工作条件艰苦的内科ICU他一干就是7年,见惯生离死别的他早已立下誓言:要把自己所学服务于患者!
2016年,袁超所在医院组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年轻的他积极报名参加,并顺利入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队。入队近4年来,袁超可谓是“身经百战”,参加过多次救援任务。当看到新冠疫情在全国蔓延,袁超明白,需要他的时候到了!他做好了出征武汉的心理准备,万事俱备只欠一纸诏令。
2月9日早上,还未下夜班的袁超接到上级领导的命令:随救援队出征武汉!来不及休息,背上行囊就要出发的节奏对于袁超来说并不陌生,但这一次,他心里多了一份不舍的牵挂。在这份牵挂的另一边是同样忧心忡忡的袁超妻子,两人新婚还不到一个月!
虽然不安写满眉头,但妻子依然坚定地站在袁超的身边,“你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一员,正规军,就应该像军人一样,在党的领导下,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你的时候,主动出击,抗击疫情,我在家会照顾好自己。”
正是有了这一份支持和鼓励,袁超可以放心地在前线医治患者,因为他明白在远方有家人在等着他团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