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战疫指挥 | 郑大一附院赵松:这次这样做是对的

原创 2020-03-29 09:00 桂克全 / 健康界

几条可以写进教材的医护防护实战经验。

自古忠孝两难全,最近赵松遇到这个境况。

2020年2月4日,尚处新冠肺炎疫情迅猛上升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赵松主动请缨驰援武汉。当晚,他带领的河南省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46人抵达武汉,随后进入江汉方舱医院救治患者。出发前,考虑到父母年迈,赵松没有告诉他们自己的武汉之行。

遗憾的是,2月19日,也就是赵松出征武汉后的第15天,他的父亲病重去世。得到消息的赵松失声痛哭,闭门独处一阵后继续投身抗疫。“我是家里的小儿子,老父亲对我特别疼爱,相信他的在天之灵也会支持我在抗疫一线。”截至健康界发稿,赵松已驻扎武汉33天,没有向组织提出返家送父亲最后一程的愿望,而是用忙忙碌碌去挤走对父亲的思念。

“你们保护病人,我来保护你们。”作为医疗队长的赵松,到达武汉时跟队员理清彼此的工作重心。过去这段时间的实践证明,他没有食言,把保护医护安全打理得井井有条。

多措并举保障医护“零感染”

在赵松看来,医疗队从各地汇向湖北,目的是治病救人,但前提是医护人员自身不受感染。如果医务人员病倒,不仅救不了别人,还会让当地政府的负担雪上加霜。特别是医务人员的酒店驻地,往往住着多支医疗队,若出现一人感染,全楼人员隔离,结果不堪设想。

正因为如此,赵松多措并举,把保护医务人员安全作为自己的重中之重。

健康界了解到,赵松带领的河南省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全部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发之前组建队伍时,医院领导班子就重视队员的感染控制和安全,因此特别配备责任心强、感控经验丰富的感染控制管理科人员同行,以便科学预防和随时消除潜在的感染风险。“未雨绸缪”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障医疗队员安全的第一项措施。

第二项措施是,充足且及时的物资保障。赵松告诉健康界,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阚全程、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刘章锁均表示,优先保障抗疫一线人员的物资需求。得益于此,后方随时了解前方的物资使用动态,并定期派出车辆将医务人员需要的物资运送至武汉。“此举为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打下了坚实基础。”赵松评价。

当面对人类尚未彻底掌握的一种新型病毒时,针对抗疫医护的防护培训不可或缺。

赵松透露,疫情向全国蔓延的初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便组织感控专家给医院全员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当援湖北医疗队抵达驻地,他们继续邀请感控专家针对不同抗疫场所讲解防护要领,继而开展实操训练,确保每名进舱人员完全掌握。

做到这些,赵松依然不放心。考虑到医护人员交接班时存在较高的交叉感染风险,于是他做出一个部署——感控人员随队进入方舱医院,现场督导每日四次交接班,既检查医护人员领到的防护用品是否达到质量要求,同时指导进舱人员正确穿戴防护用具,以及指导出舱人员无暴露脱除防护装置。不仅如此,还要求医护人员自查和互查防护是否规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赵松还把医疗队驻扎的酒店作为防护重地。抵达武汉次日,他联合驻扎同一酒店的另两支医疗队,除了全面消杀,还把楼梯设置为污染通道,供出舱医护人员返回房间使用;把电梯设置为清洁通道,供离开房间去救治现场的人员使用。此外,赵松要求医务人员自备餐具,到食堂取餐后回房间食用,进一步避免驻地出现交叉感染。

保障医护安全的另外一面是心理疏导。

作为队长的赵松,每天四个换班时刻,都会抵达现场,督导防护的同时,默默向医疗队员传递依靠感。不仅如此,元宵节当日,他把煮好的汤圆送给每位队员,以及组织部分队员做好消毒后进入厨房一起包饺子,借助各种生活活动缓解医疗队员的心理压力。

至关重要的方舱医院

“江汉方舱医院至今累计收治1800多名病人,其中河南医疗队收治523人。” 赵松告诉健康界:“截至3月3日,河南医疗队收治的患者中280多人治愈出院,少数轻症转重症的患者均已及时转到医院救治,出院患者则送到康复隔离点接受14天医学观察。”

据赵松介绍,此次疫情已经得到明显控制,方舱医院收治的患者每日都在减少。

“我觉得这也就是中国能做到这样,举全国之力打败疫情。”身处抗疫一线30多天的赵松感叹,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果断把病人按病情轻重分成不同类型去救治,这对于控制疫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描述的流程是,全市各个监测点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就立即送入政府征用的酒店进行隔离;如果是确诊核酸阳性的病人,就转至专门收治轻型患者的方舱医院接受治疗;如果患者出现需要抢救的重症状况,立即会被转运到定点医院救治。隔离点、方舱医院、定点救治医院各履其职,保证患有所医。

赵松认为,政府突破性设置1万多张床位的方舱医院,起到关键性作用。

“把轻型病人收到方舱医院很有必要,这部分患者在建方舱医院之前住不上院,一床难求。如果他们在家,很可能传染给家人;如果他们上各家医院去找床位就诊,更会导致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数量持续增加。”赵松说:“所有传染病的控制,最重要的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方舱医院的意义就在于此。否则,感染的病例数量会成几何级增长。”

置身方舱医院的日子里,多个场景打动赵松。其中之一是队内的一名护士,2月4日随他带领的医疗队出征武汉,次日她的姐姐又随另一支医疗队到达武汉,两姐妹忙忙碌碌,除了一次转诊重症病人时隔着玻璃窗挥手打招呼,其余时间从未见面。“发自内心向姐妹俩的父母致敬,把两个女儿都送到危险重重的战场。”赵松印象深刻另外一幕是,有一天,他在方舱医院查房,看完影像胶片后低头的一瞬间,目光遇上患者求助的眼神。作为医生的赵松,每年无数次遇到类似眼神,但这一次远远胜于过往,同理心久久挥之不去。

“目前没有返回时间表。”赵松告诉健康界,近期收治量逐步降低,医护人员值班时长缩减,休息时间相对充裕,但未计划返回,而且排班时依然考虑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件。与此同时,各方正在落实党中央关爱抗疫医务人员的指示,疲劳的抗疫人员颇感温暖。

“现在已到最后一公里。”受访全程语气沉稳的赵松,传过来一串轻松的笑声。

人物名片

赵松,男,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十佳住培管理工作者、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河南省胸部肿瘤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胸外科学)负责人、郑州大学肺癌诊疗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市胸部肿瘤重点实验室主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郑大一附院,赵松,战疫,方舱,医疗队,医院,抗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