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发疫情 县级医院感染科和感染门诊该如何应对

2020
03/06

+
分享
评论
陈家祥 / 健康界
A-
A+
反思这场病毒防疫“战”的过程,医院传染病防范体系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直接面向基层群众的县级医院更为突出。

本世纪短短20年,爆发了多次高危险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包括SARS、MERS、禽流感、埃博拉,其传染性致死性等级远高于传统传染病。面对新的传染病防治,需要CDC、传染病学、危重医学、护理学的多学科知识和资源整合,需要更多的教育、培训、设备、病房改造的资金投入。2019年12月武汉暴发新冠肺炎,并蔓延全国,既给无数家庭带来严重伤害,也使全国经济受到巨大损失。反思这场病毒防疫“战”的过程,医院传染病防范体系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直接面向基层群众的县级医院更为突出。

一、县级感染科和感染专用门诊设置不合理。在县级医院中,绝大部分没有建设专门的传染病医院,传染病患者需要到普通医院就诊,而常规科室未充分考虑控制传染病防范的相关要求,病者和医护人员没有专用进出通道,特别是感染专用门诊基本上都是医患共用进出,既使发现了传染病患者,也无法有效隔离防治,增大传染风险。

二、政府投入不足。政府作为公共医疗服务事业的主导者,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从目前传染病的发展来看,医院不仅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担当了很多公共医疗工作,比如结核病、艾滋病和SARS的防控和诊疗等,这些完全应当归属于国家的公益事业,其所需要的费用应完全由政府负责,并且还需补充医院发展所需要的费用。但是从目前各地的现状来看,政府补偿缺乏是广泛存在的现状。

三、医院感染科资源储备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以及传染病预防控制手段的增多,传统传染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传染病患者总体呈减少趋势。在“平时”,医院感染科人员、设施和设备相对闲置,运营成本高,动摇了医院赖以生存的投入和发展;在“战时”,医疗资源储备不足问题突显。

四、疾控中心与医院的协作机制不全、联通共享环节欠缺,存在“防控-治疗”分离的问题。表现为临床重治疗却往往忽略人群疾病流行模式的改变,公共卫生也不能很好发挥疾病早预防、早发现的作用。应急响应机制难以应对威胁人民健康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医院是接诊和防控传染病患者的窗口,只有第一时间规范接诊并有效隔离传染病者,才能最及时地控制传染病的蔓延和暴发。为此,建议:

一、加大政府投入,将县级综合性医院感染科建设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

县级综合性医院的感染科所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又具有公益性较强的特点,在“平时”收入受限,国家和政府应该将其纳入公共卫生防疫体系,通过中央转移和地方财政保障补充公共卫生经费,解决县级医院的感染科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和人员经费的投入等方面的问题。医院的感染科的相关医卫人员除正常接诊传染病人外,也要承担辖区传染病预防、宣传等相关工作,防治结合,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水平。

二、调整感染科职能,建设预防与医疗相结合的双重功能感染病区。

作为综合性医院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染病科和感染科专用门诊(包括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和肝炎门诊),既是各种传染病的重要监测点,又直接承担了大量传染病人的收治任务,是全市传染病防与治的骨干力量。根据上述特点,把目前仅具备临床功能的感染科的职能调整为预防与医疗相结合的双重功能感染病区,一方面能满足预防与医疗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平时与战时疾病防控的需要。各类功能用房、设施和医患通道等应当兼顾“平时”和“战时”传染病防范的要求,尽可能做到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战时”能用,在传染病预防及医疗的“平时”也能用,可分可合,并能适应由传染病防治转向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并举的需要。

三、科学设计,规范建设“平战结合”双重功能的感染科病区。

目前,综合性医院内感染科体量非常有限,更缺少可在突发情况下快速改变用途的“平战结合”的感染病房。在防控“新冠肺炎”战疫中,医院硬件设施“战时”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流程不科学等问题突显。为此,每个县级综合性医院在合式的功能区域建设不少于2.0床/万人口规范的“平战结合”双重功能的感染病区;感染病区内不同性质传染病的住院、重症监护、门诊、医技、病房以及相关的挂号.候诊、常规医技检验、收费、取药等用房按卫生防疫的要求相对独立成区,自成体系;在“平时”为了防止资源浪费,将呼吸内科和消化内科等相关科室科学的设置在感染病区组合大楼内,并按卫生防疫的要求,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做到可分可合,确保在必要时可隔断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以适应“平时”与“战时”的不同使用要求。

四、整合资源,建立县级CDC和医院感染科有效的纵向和横向联动机制。

县级综合医院感染科纳入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后,一是县级CDC的新建应该与县级综合医院感染病区就近(有条件在院内)“独栋联体”同步规划建设和改建,行政上对医院感染科实施CDC和医院的“双重”管理制;二是整合CDC和医院的检验科的部分资源(如:病原微生物、理化和免疫学等检测),成立高标准建制的“平战结合”“疾病预防控制临床检验中心”,避免了原体制下的重复建设,实现了检验人才使用和设备资源利用高效化。三是建立CDC与医院感染科的横向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人才互用互培。全部预防医学和感染医学专业人员必须在医疗机构和疾病控制机构规范培训三年后录用,提升专业人员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业务综合水平、科研能力和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攻关能力。

作者:瑞金市政协副主席陈家祥,原瑞金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感染科,门诊,疫情,传染病,医院,病区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