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连线 | 驰援医生陈惠国:花开得胜——特别的生日礼物

2020
03/09

+
分享
评论
杨瑞静 / 健康界
A-
A+
摘下口罩后,一如既往,我们仍可以去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

连续多天小雨,武汉“又湿又冷”。

3月1日,结束一天的救治工作回到酒店后,陈惠国又在房间做起了有氧运动,以提高抵抗力。

陈惠国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下称“中山三院”)岭南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也是一名马拉松爱好者。在他的朋友圈里,有很多与跑步有关的照片。回想起来,陈惠国突然发现自己很长时间没有跑步了。自2月9日抵达武汉后,他的行动轨迹就固定在医院和酒店两点之间。

穿着防护服的陈惠国

“爸爸要去打怪兽”

2月8日,元宵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当晚9点,中山三院医院和科室工作群发出号召:“武汉医务人员极度缺乏,急需大量医务人员支持。为更好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院要组建援鄂医疗团队。请各位大力支持。”

看到信息后,陈惠国毫不犹豫报了名,并取得了家人的支持。“爸爸要去武汉了,去打跑‘病毒怪兽’。” 他对两个儿子说。

儿子中最大的,也不过6岁,尚不懂此行的危险性。当他们听到爸爸要去“打怪兽”,以为去玩,都很兴奋。

此时的广州,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数量仅约300多人。中山三院是广东省级定点救治医院之一,在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中,绝大部分是患有一般感冒、流感等。

但在武汉,情况完全不一样。中山三院组建的这支医疗队,支援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整建制接管该院一个重症病区,收治的都是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2月9日,医疗队乘专机到达武汉,第二天下午开始收治病人。

病区有51张床位,从接管到满员,只用了不到48小时。迅速增长的病例与救治难度叠加在一起,给初来乍到的中山三院医疗队一个“下马威”,陈惠国意识到,接下来的工作强度将会特别大。

中山三院援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医疗队

特殊时期的多学科协作团队

2月16日下午,30岁的患者林先生出院,这是该院区成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医院后,首位治愈出院患者。

经过七天的抗病毒、吸氧、提高免疫力和支持对症治疗,该患者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肺部CT提示炎症明显吸收,达到出院标准。陈惠国告诉健康界,“对于这些没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康复过程很快,一般病程两周左右就能完全康复。”

若是老年患者,情况则完全不同。“老年患者本身肺部功能下降,抵抗力又比较差,所以整体治疗时间较长。”

然而,陈惠国所在的是重症病区,几乎是新冠肺炎患者中病情最严重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且绝大多数是老年患者。“我们初步估计患者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老年患者,本身呼吸功能下降,且合并症较多,比如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这些合并症,无疑增加了医护人员救治的难度。

针对这一情况,中山三院这支百人医疗队采取了多学科协作模式。

医疗队中有33名临床医生,分别来自广东省甚至全国综合实力较强的专科,包括感染科、呼吸科、ICU、CCU、麻醉科、肾内科、内分泌科、急诊科、全科医学科、外科等17个相关专科。医疗队不仅具备丰富的传染性疾病、呼吸危重症疾病救治经验,而且具备内外科各种疾病的救治能力,拥有复杂病例救治的综合素质。

此外,医院还额外派出精神心理科、康复科、临床营养科的3名专家,为患者提供康复锻炼、心理干预、营养支持等的全方位诊疗。为患者提供诊疗的同时,3名专家负责的还有团队的健康运转,其中精神心理科医生不定期开展讲座,为医护团队缓解心理压力。

据陈惠国介绍,在这支多学科团队中,所有医生分为六组,每组由呼吸科或感染科医生任组长,组员包括其他科室医生。“让每组的医生专业都能覆盖到多个病种。”

原本是胸外科主治医师的陈惠国,在团队中承担了很多角色,既负责对接诊患者的整体情况把控评估,还要及时参与到团队多学科诊疗工作中来。“遇到患者胸腔积液、肺部占位病灶等情况,仍需要胸外科医生给出专业意见。”

陈惠国正为患者体格检查

全力提高患者治愈率

目前为止,对新冠肺炎的治疗,并没有特效药。基于此,中山三院医疗队的救治方法分为三部分:增强患者抵抗力、给予支持治疗,以及对症治疗。

陈惠国表示,医疗队的救治方法以西医为主,为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会适当采用中药为患者调理身体。按陈惠国的理解,西医药像“导弹”,能直接瞄准病毒。相比而言,中医药更像是“曲线救国”,通过调理患者身体,提高其抵抗力后,再由患者自身抵抗病毒。“简而言之,中药能起到辅助作用,帮助患者调理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如何提高危重患者的治愈率,则是医疗队面临的最大压力。“我们要和时间赛跑,把患者从死神手里抢回来。”

具体而言,医疗队一方面采取”立体救治模式“,由多学科组成的团队共同参与,提高老年患者、多种基础疾病患者的治愈率,加快其康复,减少并发症;另一方面则是开启远程会诊,前线医生和中山三院后方的专家通过网络进行远程会诊,对危重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讨论。”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提高危重患者治愈率。“ 陈惠国说。

截至目前,医疗队所接管的病区出院10余例患者,并且尚未出现一例死亡病例,这让陈惠国颇为欣慰。”前期看到这么多危重患者,压力还是很大。但到现在,经验越来越多,我们的信心也就越来越大。“

现在,陈惠国更担心的,反而是自我防护问题。

有害怕,也有责任感

根据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报告,截至2月11日,共有3019名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这一数据,让人担心医护人员安危的同时,也说明医护做好自身防控至关重要。

“如果我们医疗队中有一个人,防护出现了问题,那么很多密切接触的医生护士都要被隔离出来,剩下来的救治人手就减少了,医疗队的工作强度可能就更大了。”陈惠国时刻提醒自己。

陈惠国脸上已出现压痕

诊疗的工作时间,加上穿脱防护服的时间等,陈惠国进一次病区,基本上要7~8小时后才能出来。

由于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口罩等,他的鼻梁上已经出现了压疮。但他不敢松懈,在经过中山三院后方皮肤科专家远程指导后,他处理完脸上的伤口,第二天仍要穿戴好防护用品照常工作。在陈惠国所在的病区,几乎随处可见贴满的防护宣教图。从穿脱防护服的30多个步骤,到病人救治的操作过程,一条条都列了出来。“我们都要按照这些标准去做,做到位了,我们也就安全了。”

每一个一线的人都会害怕,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牵挂。这份牵挂对于患者来说,是坚强的理由,而对于医务人员来说,牵挂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我最希望的是,这些熟悉的患者能早日出院。” 陈惠国说。

“大事小事,都是患者重要的事”

陈惠国喜欢以照片、文字形式记录抗疫时期的事情。这期间发生的很多事情,都让他有想要记录下来的冲动。其中有一位老年患者,让他印象尤为深刻。

由于全家感染后分别在不同的医院住院,老人没有家中钥匙,在即将出院的时候,慌了起来,不知道自己出院后要去哪儿。陈惠国知道后,和医疗队通过多方联系,终于找到老人的家人,帮忙把钥匙送到了老人手中。

相比救治患者过程中的“惊心动魄”,这件事看起来似乎毫不起眼,却让陈惠国无法忘怀。“一件件在媒体报道中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大事。”不仅是疾病问题,生活上的问题,医疗队员都会想办法帮助他们。由于隔离病房内不能有家属陪伴,所有患者的生活护理,送餐、收垃圾、打水、大小便处理、擦身等,都由医护人员负责。

陈惠国和患者在一起

面对完全陌生的新冠病毒,周围都是危重症病例,很多患者不可避免会出现心理焦虑。这时候,精神心理科的医生会定期进病房开展心理治疗。“我们想告诉患者的是,新冠肺炎可以被战胜,患者要有信心。”尽管工作压力很大,承担着被感染风险,但听到患者的“谢谢”时,陈惠国还是感到了满足,“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患者为一对母女,现已治愈出院。陈惠国在防护服上写“生日快乐”,为儿子庆生

进入3月后,武汉的新增病例在不断下降,武汉的樱花也将要开放。和同事聊天的时候,陈惠国还猜想,这下他们应该能看到武汉的樱花了。

图/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不久,陈惠国发了一条朋友圈:花开得胜。

武汉的樱花依然会如期盛开,疫情终将过去,街道会再次人声鼎沸。摘下口罩后,一如既往,我们仍可以去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

由于儿子的生日恰巧在2月底,母亲的生日在即将到来的3月初,身在武汉抗疫,陈惠国无法陪伴他们,“花开得胜后,我要把抗疫胜利的果实,这一特殊的生日礼物送给他们。”他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连线,陈惠国,驰援,患者,医疗队,中山三院,救治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