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消费医疗将迎来理性的回归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疫情在给生活和社会带来影响的同时,也给医疗健康产业带来一些机遇和挑战。短期内,疫情拉动了防护用品和器械、创新医药、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但在消费医疗领域,为了控制疫情蔓延几乎全部停业,行业影响巨大。
消费医疗是在基础医疗服务之外,深度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提供更加精准化、差异化或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包括医美、口腔、眼科、体检、产科、儿科、心身医学、运动康复和治未病等专科和领域。
美和健康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中国行动等政策的引导之外,大众对健康产品的需求将给消费医疗带来黄金期。消费医疗项目多数为非医保项目,较少受到医保份额的限制,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强势增长的医美行业。
消费医疗以私立为主、公立为辅,多是社会资本办医的营利性、小而精或有一定规模的连锁机构。近年来医疗服务投资多集中社会资本办消费医疗机构,公立医院提供的消费医疗项目仅仅局限在特需门诊或国际医学部,有少数公立医院提供牙科、眼科相配和制剂等服务。
在消费升级、政策放开和资本助推的共同作用下,消费医疗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线平台和互联网医疗的助力,消费医疗呈现指数级增长。2019年天猫双11健康商品和医疗服务的在线销售额较之以往不断攀高,特别是健康服务类项目的火爆,消费医疗同步增长839%。
受到这次疫情的冲击,整形、口腔、眼科等消费医疗机构,落实政府的疫情防控均关门歇业,经营压力较大。从2003年非典的经验来看,对消费医疗的影响还会持续几个月时间,很多机构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在没有经营和现金流的情况下,还要支付一定的房租、人工成本等开支,不少机构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
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疫情过后加大消费领域的支持扶持力度。消费医疗领域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仍将会迎来理性回归。
一是从医疗健康需求看,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和老龄化是医疗健康的客观需求,不会因为一时的疫情发生根本改变,口腔、体检、新康复、新中医等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另一方面,80后、90后成为消费的主力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项目成为常规消费模式,医美、减肥、营养、医疗旅行、运动医学等在新消费主体的占有比还会逐步增加。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基因检测、干细胞、生物技术等科技以及商业保险的发展,科技创新与医疗消费融合发展是重要的方向。
二是从消费升级看,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逐步由温饱型向品质型和发展型转变,相伴而生的是医疗保健消费的格局和内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科技、消费、医药”向来是支撑与拉动国民经济前行的重要力量,随着疫情之后各类产业和金融的支持政策,消费会陆续复苏,消费医疗也会有一个报复性增长。
长期来看,消费医疗会有所放缓、理性回归,但总体上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消费医疗的模式会做一些调整,更贴近于人们的现实需求,贴近于社区和居家医疗,融合线上线下相结合运营方式,会采取多种营销手段增加获客渠道。从投资上看,消费医疗仍是医疗服务投资的重点,疫情之后也是医疗投资较快恢复的领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