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居家药学服务,药师该如何发挥作用
2020年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个部门下发了《关于印发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的通知》,再一次对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以及药学服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尤其是在拓展药学服务范围:强调了要加强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发展居家社区药学服务、规范“互联网+药学服务”三方面措施。
事实上,在当前的医改形势下,无论是药学服务转型,还是药学服务的创新、高质量发展,都对药师提出很多挑战,也带来很多机遇,拓展药学服务就是最直接的体现,药师在工作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让医生和患者看到药师的作用。
其实,拓展药学服务,发展居家社区药学服务最直接的就是以慢病管理为突破口,首先将药学服务于延伸至居家慢病患者。慢病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慢病患者也分为常见慢病患者和罕见慢病患者。最常见慢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多数患者为老年患者,需在家自行长期用药,而这些疾病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
已有专家学者研究,预计到2020年,慢性病将成为人类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这将给患者本人以及卫生系统带来了许多挑战与负担,慢性病患者在医院经诊断和治疗后,需要长期在家接受药物治疗,因此对该人群进行药物治疗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
由此,药师主导的慢病管理模式便应运而生,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建立患者用药档案并记录药物治疗史,制定药物治疗计划,提供用药教育、咨询、药物治疗干预、转诊服务以及随访,从而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预防用药错误,最终实现患者的药物及疾病自我管理,以提高疗效和用药安全性,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相关工作。
首先,药师可以帮助患者建立个人用药记录档案,具体内容可以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联系方式、过敏史、更新时间等以及每次的药品使用情况,如:药物名称、规格、适应证、用法用量、开始服用日期和停止日期、处方医师、特殊说明等。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一些患者使用民间“偏方”或者“食疗”代替药物治疗,药师也应该积极与患者沟通,可将这些内容归类到档案内容中。药师应鼓励和教育患者永久保存此记录,且提醒患者在每次更改药物或用药方案后,及时更新记录。同时患者每次外出或就诊时应携带或出示此记录,以便医师能及时、准确了解目前患者的用药情况。而这些个人用药记录档案可以借助“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设备实现数据共享。
其次,在基于个人用药记录档案的基础上开展药物重整。药物重整的主要内容就是比较患者目前正在应用的所有药物方案与药物医嘱是否一致的过程。由于药物治疗可能会在患者入院前后、出院前后以及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的转换时产生差异。
这些差异很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漏服、误服、多服药品而产生伤害。为了尽可能减少这些用药疏失,就需要收集患者目前完整且正确的用药清单,以实现药物治疗的连续性和准确性,从而帮助患者减少临床用药差错。
另外,慢病患者往往长期用药,再加上往往多种慢性疾病共存而需要多重用药,一些慢性病患者每天常规用药(包括非处方药、处方药和/或传统药物等)数目往往不少于4种。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多重用药的发生率迅速上升,这是由于老年患者的并发症更多导致的。多重用药又会会导致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服药依从性差等发生率上升,这个时候药师可以将患者的药物在最终使用前进行重整,给出所有药物正确的使用方法,告诉患者应该先吃什么后吃什么,吃多少,这非常有助于避免重复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药师在个人用药记录档案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患者用药后信息,可以记录患者一些用药后的感受,之后再总体评价患者的治疗方案。一般来说,评价内容包括药物的合理性,如药物适应证、禁忌证、潜在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等,以及是否存在重复用药和不必要的药品,是否存在疾病未治疗,药品费用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实验室检查,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药物知晓度进行评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