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借疫情迎来发展良机,热闹持续尚待解决四大问题
四天内两次发文,国家卫健委明确鼓励开展互联网诊疗进行疫情防控,要求针对发热患者组织呼吸科、感染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精神卫生科及全科医生开展互联网诊疗咨询,从而精准指导患者有序就诊,缓解医院救治压力。
疫情爆发后,互联网医疗持续走热。自国家卫健委至各地各级政府对互联网医疗的支持举措,更让互联网医疗成为当下热点。
2月10日,浙江省医保局在国内率先开通互联网诊疗医保在线结算。各地具有互联网诊疗条件和积极性的医院,向医保部门提出申请,并在保证支付安全前提下,对网上慢病复诊相关费用给与支付。2月13日,天津市医保局支持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2月19日,江苏省医保、卫健联合下发通知,医保定点医院中经卫生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的互联网医院,可以为在本设区市参保的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病人提供“互联网+”门诊医疗服务。
2月23日,上海市医保局副局长曹俊山透露,为全面服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统筹做好日常医疗保障,上海市医保部门推出“医保12条”措施,支持“互联网+”医疗 服务试行纳入医保支付。疫情下,互联网医疗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17年前的“非典”过后,人们的购物习惯由线下迁向线上,京东、淘宝平台快速崛起。本次新冠疫情的暴发,带动在线医疗流量猛增,互联网医疗行业是否迎来了大拐点?
疫情成为用户教育的好时机
必须承认,互联网医疗在疫情中承担了较大作用。根据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朱凤梅的总结,互联网医疗活动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三个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填补了家庭医生在疫情防控中的“缺位”,包括给予社区居民及时的病情咨询、分诊分流、情绪安抚、心理疏导等;二是降低了轻症患者交叉感染的几率,即通过远程问诊,实现患者就医行为上的“物理隔绝”;三是突破了医疗资源的地域限制,调动了全国过万名医生“随时随地”参与疫情防控。
疫情期间,微医、平安好医生等互联网医疗平台都开通了在线义诊,初筛普通感冒和新型肺炎,缓解线下压力,减少交叉感染,也让更多人体验到互联网医疗的便利。
特殊时期,受限于出行的影响,远程问诊就成为针对疫情迅速确诊就医的手段之一。除了疑似肺炎患者以及恐慌患者,一些慢病患者的用药需求和规律性复诊的老病人也可以接受线上基础医疗服务。
疫情带给远程医疗一剂催化剂。易观千帆的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领域独立APP日活最高峰达到了671.2万人,最大涨幅接近160万人,涨幅达到了31.28%。同时春节期间,医药电商活跃人数峰值达到了148.21万,头部企业最高用户增长率为8.27%。
微医集团数据显示,微医抗击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1月23日上线,“微医”的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问诊数据量是以往的几百倍。截至2月12日10点,微医互联网总院抗冠免费义诊访问量超过1亿。
平安好医生2月10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疫情期间,平安好医生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APP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
一家中医互联网平台在1月30日上线首日义诊,当天页面访问量就增长近10倍,累计近千万次,注册用户增长13倍。
互联网医疗行业专家、国家互联网研究院特约研究院姜天骄认为,疫情为互联网医疗带来很大的利好刺激,其中关键之一就是行业享受到来自政府的背书。
“政府背书”的在线义诊模式更让老百姓产生信任感。如微医平台、京东健康分别联合多地政府、人民日报和健康日报,启动在线义诊,向用户提供免费在线问诊和心理疏导服务。参加在线义诊的医生数量高达12775人,累计提供约62万例咨询,其中60%以上因心理作用咨询的民众得到了安抚。
“官方背书是迅速提升信任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这回也可以看到很多的互联网医疗企业跟地方政府,以及一些官方媒体结合得非常紧密,那都是在把自己往权威性背书的方向去引导,也就是说带来了可信度、信任度。”姜天骄说。
在线诊疗将成行业标配
互联网医疗平台这次针对疫情的义诊服务一方面排查疑似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减少社会恐慌;另一方面也极大提高了互联网医疗平台活跃度。这既是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公益行动,也是培养用户习惯的良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