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挚爱亲人出征武汉之后……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犹如一场风暴,席卷了数以亿计的普通人。无论是否被感染,每个人身处这场灾难里,无法置身事外。
在病毒肆虐之处,有很多普通人在用温暖的身躯守卫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同胞,他们迎着灾难逆流而上。截至2月20日,国家、军队、各省份共派出255支医疗队、32572名医务人员支援武汉。数字背后的他们,是别人的孩子、丈夫、父亲。他们有家人、朋友、爱人,也会恐惧、会难过。
那些走上抗疫一线的人们,当他们的家人得知他们的决定时,又是怎样的心情?
凌晨的电话
2月13日凌晨2点21分,熟睡中的谢程被电话声吵醒,本能使然,他觉得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情。
电话里,女朋友陈红告诉他“我今天要去支援武汉了。”他脑子瞬间清醒了,急忙问道是什么时候,得知出行时间是当天下午,谢程匆匆穿好衣服准备去医院找她。
作为一名SICU(外科监护室)的护士,他今天有个白班,但是自己现在的状态肯定无法全身心地照顾外科重症病人。看了下排班表,他给一位同事打了电话,让他帮忙顶一个班。“好嘞,程哥,你去吧,我给你顶着。”
没有了后顾之忧,谢程立刻打车,去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路上,他怔怔地望着前面不停穿梭的路。
他和陈红是大学同学,同是安徽理工大学护理学专业。现在在一起四年多了,双方父母也已经见过面了,本来打算今年结婚。作为一个安徽淮北的大男孩,他的骨子里还有点大男子主义。如果是自己出征武汉,他不会有一丝丝害怕,这是自己的职业素养。可是自己的女朋友出征,去的还是是武汉协和医院的一个重症病区。抗拒、无奈、不舍、担心、害怕,种种情绪涌上心头。
在下车的那一刻,他的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无眠的夜晚
谢程来到了眼科病房,看到了正在写护理记录的陈红。两个人打过招呼,陈红继续忙着,他就坐在那里。
谢程试着和陈红沟通,能不能跟领导申请让他替代陈红去。一向好脾气的陈红,这次拒绝了他。“我是一名党员,在当初志愿报名的时候就想好了。再说,咱俩科室不同,安排不同,不能给组织添麻烦。”拗不过陈红,他也只能同意了。
在上夜班的陈红
谢程陪陈红到早上六点,回家收拾了下,去超市买给陈红支援武汉所需要的东西。
他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告诉家人陈红要去武汉的事情,陈红的父母也知道了。老两口子跟谢程说,“不能让红去啊,现在去那里太危险了,医护已经感染了一千多人啊!”听着长辈们的话,谢程的眼圈一下就红了,但还是忍住没哭,努力去给陈红父母做思想工作。老人家所有的担忧最后都变成一句“一定要让她注意安全”。
后来接到通知,由于物资准备的原因,原定于13日下午出发的医疗队延迟到14号早晨出发。谢程把打算在情人节做的火锅挪到了13日晚上。
谢程做的火锅
他们在闲暇时候,经常会做火锅,一起体会生活中的小确幸。这一次,陈红吃了一点就放下筷子,她没有什么胃口,脑海里全是关于疫情下医护各种状态的报道:脸上的勒痕、手上的湿疹、被扯掉的防护服……
同为护士,谢程明白此刻陈红的紧张,抱着她,叮嘱着“千万注意安全,一定要做好防护,等你凯旋归来,我们就结婚。”
“我的花木兰,一定要平安归来。”
2月14日早晨,陈红与其他140位援鄂医疗队员一起出发了。
谢程与陈红合影
在女朋友出征后的晚上10:33分,谢程在朋友圈里发了这么一段话:“我的花木兰,一定要平安归来。”
“花木兰”是陈红所在眼科的同事给她起的爱称,出自“有女出征是木兰”。在得知陈红要去武汉前线,眼科同事们纷纷买一次性内裤、一次性内衣、巧克力、维生素、暖宝宝、电热毯、压缩浴巾、眼药水……护士长为陈红准备了一天的物资,还有同事特意为陈红注射了免疫增强剂。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陈红在武汉待了几天,谢程就挂念几天。那些他没有说出的话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好好吃饭,好好休息,保护好自己,我每天都在想你,记得要想我。”
像这对情侣一样,每一个走上前线的人,都带着亲人无限牵挂。
1997年出生的朱海秀因为不愿意让父母担心,瞒着他们来了一线。但爸爸后来还是知道了,在和她视频电话时,老人哭了。那是22年来,她第一次看见爸爸哭。记者说:你(对着镜头)给家人报个平安吧。她为难地背过身说:“我的眼泪在眼睛里打圈,但我不能哭,护目镜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对不起。”
除夕晚上,女军医彭渝与战友们闻令而动奔赴战场,怕家人担心,她和家人说自己还在医院值班。直到丈夫看到别人发的出征照片,才知道她已经出发。两人在电话里大吵一架,丈夫埋怨彭渝为什么不告诉他,“每次出任务,可能都还有两三天准备时间。这次连去看你一眼的机会都没有……”
武汉同济医院医生瞒着家人请缨上一线,还叮嘱朋友“不要宣传我,希望我能活着回来。我老婆还不知道,知道了要和我离婚的。”
元宵节深夜,苏大附一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锐瞒着妈妈支援武汉。生日当天,妈妈在报纸上看到了儿子出征的消息……
穿上战袍,他们是抗击新冠肺炎的勇士。脱去白衣,他们是父母牵挂的孩子,孩子思念的父母,丈夫思念的妻子,老婆依赖的丈夫。作为医务人员的他们,在疫情发生的当下,每个人都在坚守岗位。用他们的职业能力与精神,给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熊浩在《奇葩说》上说过一段话:你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唯一的方法就是尽量发光,不是因为相信这个光可以照亮一切,而是因为黑暗里的一点点光会特别耀眼,其他的光会看到你这束光。微光会吸引微光,微光会照亮微光,我们互相找到,然后我们一起发光,这样才能把阴霾照亮。
当他们在做那道光,家人们也在承受着光的灼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