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之下,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路在何方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也给医疗健康产业带来了较大影响。今后一段时期,政府必将在补短板上下真功夫,解决公共卫生领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对于医疗健康的需求加大,医药器械、互联网医疗、居家医疗等领域也会迎来一些发展机遇。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将加速
透过这次疫情可以看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问题,比如医院的感染科普遍较弱,医院的空调排污不符合收治传染病的标准,公共卫生的行业标准不统一,难以推进企业和行业规范化。在疫情应对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预防预警、先期处置、应急能力、市场监管等方面暴露出短板。
今后一段时期,国家有关部门必将着力提升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能力和治理能力,加速全国公共卫生体系、传染病防范体系、ICU重症监护资源等疾控体系建设,也会加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传染病医院、医院感染科等建设力度,加强各级防控人才、科研力量、立法等建设,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
政府也必将会系统梳理国家储备体系短板,提升防疫应急物资储备效能,优化关键物资生产布局,完善应急预案,切实增强应急响应能力。
医疗服务机构投资力度将加大
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101.4万个。与2018年11月底比较,增加9489个。其中,医院增加149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956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1788个。截至2019年11月底,医院3.4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2万个。
从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看,医疗服务机构的资源还是不足的,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大量病人入住时,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医疗资源还是不够用的。未来一段时期,政府势必会结合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临床诊疗中心、临床科研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提高区域内疾病诊治能力。
同时,也会进一步支持优质社会办医扩容,支持医疗集团和民营医院跨区域办医,向基层延伸,实现品牌化、集团化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办全科医疗、专科医疗、中医药、第三方医技服务、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机构,与公立医院形成协同发展。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将会增强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体现公益性、解决基本医疗、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主体。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国家从全国各地迅速、密集、大批地调派医疗队,携带精良装备和捐赠物资,日夜兼程奔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显示了国家强大动员力和执行力。
在这场关系国家安危的武汉疫情保卫战中,各支医疗队不论是军队、政府、大学办的公立医院,还是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办的公立医院,都主动请缨冲在第一线。
可以预见未来政府会从面临的重大防疫任务角度,从重大国家安全层面规划卫生医疗安全,加大公立医院建设与投入,承担基本医疗,保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医药器械行业将会利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