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的“后勤”部门,不作为不对,乱作为更不对
看好:排忧解难的政策,如果不快速落地就失去了意义
2月12日,南京市政府发出通知,为南京市驰援湖北医疗队等直接面对疫情的一线医务人员办好十件实事,其中规定可享受一次子女就学照顾:当年入学幼儿园的,结合家长意愿,优先安排在区内普惠性优质幼儿园就读;入学义务教育学校的,纳入政策照顾对象;参加中考的,参照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有关规定予以加分照顾录取。
此外还规定:全面了解一线医务人员及家属的需求和困难,建立台帐,积极协调解决问题。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发动志愿者或安排专门人员开展“多帮一”服务。对无人照看的未成年子女、高龄老人,根据需要,由社区和学校安排托管照顾和送教服务等。
点评:2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多部门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关怀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其中提到“要安排志愿者或专门人员对有家庭困难的一线医务人员家属进行对口帮扶”。从南京市出台的“实事”措施来看,后一条非常“落地”,而前一条则体现了社会体系对于特殊行业工作者的肯定和支撑。这样的政策支撑,恰与拒绝隔离者列为失信一起,共同构成了信用治理这一社会治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更令人感叹的是,与南京市政府的反应灵敏相比,某些地方在“为民”排难的反应速度之慢,动作之粗糙,也难免让中央指导组都“震怒”不已了。
看破:社区封闭够硬核,老年慢病居民不能添了“心病”
日前,全国多地陆续推出社区封闭管理等更为严格的基层防疫举措。2月10日,北京提出10条举措,包括 “七个严格”和“三个强化”。在社区(村)防控工作方案基础上,对居住小区(村)封闭式管理、核实登记小区(村)来往人员和车辆、抵京人员登记、重点人群管理服务、集中隔离、公共空间管理、出租房屋管理等重点方面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11日凌晨,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第12号通告,要求武汉所有住宅小区实行封闭管理,以此进一步加强源头管控,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坚决阻断疫情扩散。
12日,云南省发布9号通告,自12日12时起,所有公共场所均实行扫码入出制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