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患者做好家庭式的慢病管理
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让全国人民的心为之起伏。随着疫情的发展和抗病毒的防控要求,专家呼吁无特殊情况不建议到医院就诊。百姓在家做好健康管理迫在眉睫。慢病患者年龄偏高、并发症难防、免疫力较弱,这一切都让慢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我国2.6亿确诊慢病患者,60%患多种慢病
慢性疾病已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大约有2.6亿明确诊断的慢病患者,60%以上的患者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病,老年人占所有慢病患者数的80%,每年约有90% 患有慢病的老年人因为病情控制不佳而选择急诊服务。
这些慢病主要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肺病等。虽然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在针对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中,基于慢病管理的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多,而且管理主体或机构涉及到包括老人、家庭、社区、医疗机构、护理机构、政府等多方主体,但大多数地区的慢病管理做的并不尽如人意,甚至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传统就医模式导致看病难
而就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慢病患者的就医模式来看,大多数慢病患者或患者家属需每月到医院找医生诊断,医生按照所属地的医保政策为患者开具一定量的药品处方,药师审方发药,定期由医保部门按照患者的用药量再给予部分报销。
这是大多数慢病患者基本每月要经历的过程,多数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一类药品来控制疾病,而且经常在一段时间内因疾病控制良好而无需调整药品种类或用药剂量。但这类慢性病患者患病时间长、年龄偏大、因长期生病体质较弱,每月患者需到医院找医生开药。
即便是选择就近的社区门诊,对于相当一部分老年慢病患者,也是个负担。何况是有的药物还需要前往大医院才能开出,特别是在目前的抗疫大形势下,这种往返就成了一种负担。
互联网模式解难题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终端系统的不断普及,加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允许医师在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药师可在线审核处方、配送药品等惠民政策的出现,医院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为慢性病患者建立电子门诊病历,医生根据患者需要可随时调取病例阅览。
如果在诊断后确定患者不用改变药物或调整剂量时,病人可从网络直接申请医生开具处方,药师审方后再由有资质的物流公司直接送到患者手中。“互联网+”技术真正帮助患者做到足不出户也可就医寻药,减少等待时间,造福患者,这种模式在一些地方已经实现并且不断探索,但目前尚未普及。
大数据搭建网格化管理平台
通过提供常态化、多元化服务,齐头并进、多渠道、多进程加强对单元网格的管理,就可以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依从性和自我效能,矫正病人的行为,改变患者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危险因素,从整体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将患者的健康状况维持在相对满意状态。
这种模式主要是紧密结合产业现状,以满足老人居家养老康护需求为目标,以科技为手段,以居家养老慢病网格化管理为核心,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终端以及云数据处理等技术运用于居家养老慢病管理,用信息化手段搭建一个医养护结合、居家养老慢病网格化管理平台,为居家养老的慢病患者们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及时、有效、安全、优质的医疗、康复、护理等健康服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