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是否实行小区封闭管理?婚姻登记何时恢复?权威回应来了!
社区防控要注意什么?婚姻登记何时恢复?养老机构有哪些防控措施?2月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加强基层社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
图源:中国网
全国治愈比例明显上升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通过2月10日的数据分析,武汉、湖北、全国治愈比例均明显上升。其中,全国治愈比例8.2%(1月27日为1.3%),湖北治愈比例6.1%(1月27日为1.7%),武汉治愈比例6.2%(1月27日为2.6%),全国各地医疗救治效果初步显现。同时,随着对口医疗支援力量的加强,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床位供给,湖北及武汉救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此外,针对中国-世卫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的事宜,米锋介绍,经双方协商一致,该团组名称为“中国-世卫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此次考察主要目的是双方就当前疫情形势和防控情况进行深入交流,为我国及全球各疫情下一步共同努力开展疫情防控提供意见建议。同时,米锋表示,2月10日当日,世界卫生组织先遣组将抵京,与中方就考察组的具体安排进行讨论。
上门体温排查可能带来交叉感染风险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表示,社区防控措施必须科学。目前,各地已认识到上门体温排查,共用一支笔、一个体温计都可能带来交叉感染风险,一些社区将通过扫描二维码、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实施录入汇总,最大限度避免近距离接触和产生交叉感染的风险。此外,陈越良称,希望大型互联网公司开发公共的社区软件给社区工作者使用,“一个有益的公益软件比加10个亿还管用!”
北京市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杜雪平补充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家庭医生应该发挥作用,与当地居委会、民警、居民共同协作,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对辖区内高风险人员等进行地毯式排查。
对于湖北以外地区返回的人员,是否需要居家隔离14天,陈越良提到,各地党委政府根据本地区的疫情防控形势做出具体规定。
小区封闭管理是否会全国范围内实行?
社区防控工作启动以来,部分地区推行小区封闭管理。该措施是否会全国推行?对此陈越良表示,要因地制宜。
陈越良介绍,小区封闭管理是部分地区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探索。部分地区在城市实行小区封闭管理,在农村实行村庄封闭管理,采取多种形式对外来车辆、人员实行更为严格的管控,这些都是为了阻断疫情传播,尤其是防止重点地区疫情扩散。
“我要强调的是,建议采取这些措施的地方在实行小区、村庄封闭管理的同时,要把居民的需求考虑得更周到一些,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点,既要保障社区防控到位,又要保障居民生产生活持续的有序运转,不因封闭管理而阻断社区浓浓的温情。”陈越良表示,是否继续采取这种措施,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由地方党委政府做出决定。
民政部:建议有条件老年人暂缓回到养老机构
春节已过,春节回家过年的老人能否返回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对此回应,相对家庭来讲,养老机构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老年人在家里能够得到较好照顾,建议暂缓回到养老机构。老人在家里被照顾,一方面被感染风险相对较低,一方面更具亲情化;老人如要返回养老机构,在不满足六类禁止进入的情况时,需要经过14天无异常的医学隔离观察期。
李邦华建议,家属探视养老机构的老人时,尽量采取电话、视频等方式。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进入的,养老机构首先要保证进入人员的健康,做好实名登记、体温检测,遵守养老机构的防控要求。
民政部:将视疫情变化逐步恢复婚姻登记
婚姻登记场所交叉感染几率较大,是疫情防控重点场所。目前全国多地暂停婚姻登记,何时能恢复?
社会事务司二级巡视员杨宗涛表示,对正常进行婚姻登记的地方,已要求加强场所消毒,对登记人员做好检测和防护,同时引导登记人员错过疫情高峰期登记;对暂停婚姻登记的地区,将视当地疫情变化逐步恢复登记。
不同人群如何面对心理应激反应?
疫情的席卷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陈雪峰对不同类型人群可能面对的心理应激反应进行了如下分析,并给予相关指导意见:
对于遇到身体不舒服就怀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的人,陈雪峰提出四点建议:
一、稳定情绪,不要过度恐慌和焦虑;
二、理性分析,仔细观察自己的身体症状,判断是否和新冠肺炎典型症状相符合;
三、改变行为,试试转移注意力;
四、主动寻求心理援助。
对于处于防控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陈雪峰提出三点建议:
一、理解他人。对于极少数受疫情影响较大、情绪和行为很难控制的人群,要先表示理解;
二、理解自己。要理解自己在应激状态下的正常反应,适时暂停,找一个稍微安静的地方做深呼吸;
三、保护好自己。要及时和同事和上级沟通,必要时可以停止工作或者是轮换工作,或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帮助。
对于难以适应长时间居家、习惯外出活动的老年人群,陈雪峰提出五点建议:
一、尽量不出门,在家因地制宜地做身体锻炼;
二、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室内多通风;
三、要看官方新闻,不要轻信和传播个人转发的疫情相关的信息,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盲目的乐观;
四、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免疫力有好处;
五、若负面情绪比较强,长时间感到恐惧、焦虑、不舒服,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帮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