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从传统研究到精准设计,我国疫苗技术水平升级还需“向前一步”

原创 2020-02-04 14:23 何旭 / 健康界

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疫苗技术研发体系。疫苗生产技术已较为成熟,疫苗质量水平正持续提升,但在一些新型技术方面,尚与国外有一定差距。

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全国从上到下各行各业都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每天的疫情通报让人觉得格外的焦虑与压抑,但也有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在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中,浙江疾控中心检测团队率先成功分离了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这对疫情预防控制和病人的治疗有重大意义,通过分离的毒株,可以开展制备疫苗的试验研究,最终生产出疫苗用于患者,从而战胜冠状病毒。

通常来说,疫苗泛指一切通过注射或黏膜途径接种后,从而使机体获得保护或消灭该致病原能力的生物制品,疫苗可以是蛋白质、多糖、核酸、活载体或感染因子等。

近年来,随着一些新技术的诞生促使生化领域如结构生物学、反向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及免疫-抗体组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疫苗的研究也逐步从传统疫苗研究发展到精准设计的新阶段。

目前,接种疫苗也被认为是保护易感人群,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的手段,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科学家加速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的原因。

我国的疫苗起步时间较国外晚,从1949年新中国诞生以来,我国疫苗免疫规划总体上可分为四个时期,即计划免疫前期、计划免疫时期、免疫规划时期及扩大免疫规划时期。在目前使用的疫苗中,主要以仿制为主,但在整个医药领域中疫苗制备和生产的一些具体细分领域,可以说,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并在有的方面(如病毒性灭活疫苗方面)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之列。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国家整体规划发展的战略部署,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等国家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团队的不懈努力,我国疫苗研发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

在疫苗技术研究方面,国内一些专家、院士团队已经在多种关键技术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突破,这些技术主要包括:

(1)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得到显著改善。

(2)细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工艺得到突破。

(3)基因工程蛋白疫苗表达体系基本完备。

(4)联合疫苗研发技术基本成熟。

(5)疫苗品种逐步更新换代,我国疫苗的质量逐步得到提高。

(6)疫苗质量控制能力提升,“十二五”时期,我国疫苗监管体系通过了 WHO 评估。

(7)治疗性疫苗局部领先,我国在乙肝治疗性疫苗等传染病的治疗性疫苗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针对肿瘤、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性疫苗研发上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疫苗,水平,传统,技术,传染病,治疗性,研究
VIP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