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工在即,除了戴好合格口罩,还应做好这些事
12月8日,一场关乎全中国命运的疫情从武汉暴发,截至目前(2020年1月31日18时)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9810例,疑似病例15238例,死亡213例。然而,面临即将到来的返工潮,我们应当注意注意什么?
一、手部卫生
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
飞沫传播:病原体混杂在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咳嗽与喷嚏产生的大量飞沫被高速喷出。喷出的颗粒大部分<100μm ,处于可吸入范围。随后, 飞沫的30%会蒸发成<4um的飞沫核而可以深入到肺的小气管与肺泡区域。理论上<4um的吸入颗粒物由于不会沉积而可以再呼出形成二次吸入。
颗粒大小决定着其在呼吸道中沉着的部位与引起感染的可能性。呼吸道各部位的不同细胞组成进一步决定了各部位的生理与免疫功能,总括体现为对外来感染原的抵抗力。 吸入含病原体的飞沫颗粒后,最初接触上皮细胞,但眼结膜,嗅觉上皮与上呼吸道的上皮之下缺乏淋巴组织与纤毛清除功能。
气溶胶传播:即空气传播。病原体混合在空气中行程气溶胶后,吸入导致感染。
接触传播:飞沫沉降时吸附于各种物体表面,例如衣服、墙壁、桌面等。触摸后即可吸附于手皮肤,同时因为被搅动而再次形成漂浮物而被吸入。手上的病原体则可以通过接触而到达眼结膜,口鼻,然后进入呼吸道。
因此,预防呼吸道病毒传播时要勤洗手、保持清洁、物表消毒,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不揉眼睛,减少病原体通过结膜传播的可能性,这些对于防控病毒感染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佩戴口罩。
六步洗手法是医院内感染控制的核心,同样也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预防。
核心要点:
① 内:掌心对掌心相互揉搓
② 外:手指交错掌心对掌背相互揉搓
③ 夹: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相互揉搓
④ 弓:两手互握互搓指背
⑤ 大:拇指在掌中转动揉搓
⑥ 立:五指直立并拢在掌心揉搓
二、科学消毒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四版)》中所示紫外线、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均可有效灭活病毒。75%乙醇(酒精)是常见的家庭消毒产品,但使用时需注意不要将酒精喷洒在身上,而是重点将手部会接触到的如手机、桌面、鼠标键盘、文具、椅子等物体进行消毒。对于常用的物件需要重点消毒,酒精要喷洒覆盖物件,自然晾干即可,不需要擦拭。
三、关于口罩
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防线,可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口罩不仅可以防止病人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以阻挡含病毒的飞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发布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指出:
佩戴原则:科学合理佩戴,规范使用,有效防护
1.在非疫区空旷且通风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需要佩戴口罩。
2.在疫情高发地区空旷且通风场所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颗粒物防护口罩。
3.有疑似症状到医院就诊时,需佩戴不含呼气阀的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4.有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护口罩。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5.棉纱口罩、海绵口罩和活性炭口罩对预防病毒感染无保护作用。
已使用口罩处理原则:
1.健康人群佩戴过的口罩,没有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一般在口罩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更换。健康人群使用后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
2.疑似病例或确诊患者佩戴的口罩,不可随意丢弃,应视作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有关流程处理,不得进入流通市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