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或是实现群防群控的关键
有关"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介绍传遍了整个网络世界,疫情地图不断地更新,确诊、疑似、治愈、死亡的数字不断在刷新。对于它,大家了解到了很多情况,但又不十分明确它的传播全貌。
虽然众说纷纭,但医疗专家已经全面介入;中央政府因城施策,不断地调整着疫情管理的渐进政策;定点医疗机构马不停蹄,不断地输送着勇敢奉献的医疗工作者;防护知识在大范围进行着传播和科普,社会各界的力量都已行动起来,打响一场没有硝烟的"防控攻坚战"。
与之所引起的恐慌和潜在危机相比,目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造成的重症和死亡人数并不算太多。与之前所经历过的SARS相比,本次所报道的感染者中,以轻症和中等症状为多。这既是不幸中的万幸,又给防控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因为它很容易与其他原因,比如普通的感冒症状混合到一起,进而人人自危。在这种情况下,早期报告,早期发现(识别风险),早期隔离传染源,早期治疗患病者,防止病情恶化,减少死亡,就成为众所周知的疫情管控战略。
实际上,重症患者相对较少,防控比治疗特别是高技术级别的治疗更重要。通过互联网医疗技术大范围的全民自我风险筛查,低临床级别大范围的医疗机构预检分诊,迅速有效地组织相对低技术水平但配备足够空间的疑似或轻症状患者隔离和治疗,集中优质资源诊治疑难危重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缩小战线,锁定目标,稳定人心。
此时,如果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角度来看,或许还可以考虑以下努力和尝试的空间:
大数据信息至关重要,大家纷纷转阅的疫情地图是普遍性的公布疫情相关信息,但处于病毒潜伏期的人和已有症状但尚未就诊的患者在流动,位置信息和接触对象也在同样更新,大部分地区的群众也不十分清楚病情演变的过程。在这一时刻,由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组织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状况进行直接有效的网上问诊、信息收集及跟踪互动,或许是一件极其值得尝试的行动。
直达武汉居民和武汉流出人群的联系方式是容易获得的,尤其是经航空和铁路流出武汉的人群。相关权威部门有没有可能考虑开发可以定向推送展示并能收集个性化疫情信息的线上问诊平台(App、小程序或H5),将下载或直达地址通过定向群发提醒短信或邮件等方式传达出去。对于有疫情暴露风险的群众,可以通过这个包含自我筛查程序的线上问诊平台主动,上报个人有无疫情暴露经历和症状体征,程序则根据结构化的填报信息,有针对性的筛查出并告知相关风险,从而展示个性化应对方案。比如对于2019年12月到目前,所有通过飞机、铁路方式离开或经过疫区的群众,根据抵达日期和系统预设信息,系统计算出病毒潜伏期,并收集其有无相应肺炎症状、有无出入医疗机构等信息。然后,根据他们提交的个人信息,排除绝大部分人的风险,个性化展示目前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有接触史,无症状体征但尚在潜伏期的人群,可提醒他们需要注意远离人群,进行自我相应隔离(居家隔离),并告知亲友相关注意事项。一旦潜伏期过去,可告知其风险解除。如果出现相应症状,推送附近定点发热门诊和定点医疗机构信息,并同时提醒当地定点医疗机构主动联系该患者及时就诊,尽早隔离、确诊或排除风险。
通过应用程序的收集和使用,可以有针对性地告知群众如果过了潜伏期,初步代表其安全;但如果在潜伏期内,或已经出现相应症状,则需要重点跟踪这些群众的症状体征。因为病情程度的不同,会有人因为轻症而不进行重视,但他们传递出去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在别人身上就形成重病。线上问诊平台通过展示,告知他们凡有症状出现,便需要去当地的定点医疗机构报告曾经经历和现有症状体征。如果符合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指征,则需要接受隔离。在这一过程中,广撒网扩大疑似病例范围,高筑墙重点追踪高风险对象,群策群力严防死守。此后,这类形式的政府部门主导的个性化疫情分析程序,或可以长期使用并与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互联互通,从而更加迅速有效地应对类似情况。
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群众运动的优势,大范围个性化的群防群控是关键。社会各界在这个过程中准确清晰传达官方对于病情的重视程度,严肃对待疫情传播渠道,但不需要恐慌,在亲朋之间建议有存在接触史的人公开透明的告知,做好关心和防范。医疗机构要对就诊患者中有潜在暴露史和症状体征的疑似患者进行有效区分,及时隔离。如果武汉医院床位不够,考虑调整和寻找合适的隔离区域,对不同病情的患者进行分区隔离。比如寒假期间清空的学校,就可以用于疑似或轻症患者的隔离空间。
通过这些努力,用大数据初筛有潜在接触史的低风险人群,用互联网技术低成本地将线上问诊平台送达海量低风险人群,再用平台使用中收集到的大数据,进一步锁定高风险目标人群,通过群防群控观念的传达形成自我填报和交相互动的态势,低成本大范围提早识别接触风险、有效锁定高风险目标人群,进行早期隔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样,虽然不是人人都是驱赶病魔的医生,但社会各界在政府领导下,通过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众志成城,方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作者为:HIMSS 大中华区执行总裁、原JCI首席顾问兼大中华区咨询主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