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研究人员提出重新分类胰腺癌
胰腺癌IV期患者确诊后生存期小于一年,5年平均生存率小于1%。大多数胰腺癌均具有高度侵袭性,现有的基因组学证据也提示这种疾病具有同质性,均与发KRAS、CDKN2A、TP53和SMAD4等癌症相关基因反复突变有关,然而,这无法解释患者的临床治疗反应的明显异质性。
加拿大安省癌症研究所和多伦多大学的Faiyaz Notta课题组举出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分子证据,1月13日在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新的胰腺癌分型方法。
首先,研究者们对现有的基因组学证据产生质疑:如果大多数胰腺癌通过类似的突变途径发展,那么临床异质性是如何产生的呢?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之间的突变异质性,真的只是基质细胞等导致非遗传学影响的结果吗?研究者们认为,前期的基因组学数据是有缺陷的:IV期胰腺癌占患者总数的一半以上,调查仅基于早期患者,囊括范围不全;使用细胞数较低的肿瘤,易受基质细胞浸润导致基因组不纯;聚焦于易于检测的点突变,而忽略了基因拷贝数等重要信息。
因此,研究者们于2015年12月启动了COMPASS实验,招募314名IV期胰腺癌患者,使用激光捕捉显微切割技术(LCM)纯化肿瘤样本,得到了330份全基因组测序(WGS)数据和248份全转录组测序数据(RNA-seq)。基于以上数据,研究者们依据其独特的分子特征,将临床上模糊的胰腺癌分类(基底样型和典型性型)重新定义为5类:基底样A型、基底样B型、混合型、典型性A型和典型性B型胰腺癌。
胰腺癌新分类
典型性A型和B型肿瘤通常发生在胰腺癌早期;基底样A型肿瘤表现出化疗抗性和更高的致死率,在胰腺癌晚期的占比更高;基底样B型和混合型通常表现为可切除的原位肿瘤。(混合型肿瘤的特征与先前两类定义均不同,故名。)
胰腺癌新分类和病程的关系
研究者们通过scRNA-seq发现,同一个肿瘤中基底样和典型胰腺癌细胞共同存在,两者比例呈负相关;上皮间质转化过程(EMT)与基底样信号的表达呈正相关。EMT酯上皮到间质细胞的转化,赋予细胞转移和入侵的能力,这提示基底样信号与胰腺癌细胞转移和浸润的能力有关,证明新的分类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
scRNA-seq测序追踪基底样和典型性细胞相关信号
接着,研究者们进行全基因组数据特征,发现基底样A 型和B型肿瘤中EMT和TGF-β的信号富集,其中TGF-β通路传导的关键环节SMAD4基因的完整度较其他亚型的胰腺癌更高。另外,基底样A 型和B型肿瘤富含CDKN2A(E2F靶标)和TP53突变。
典型性A型和B型肿瘤的标志是上调的胰腺谱系分化相关的转录因子(如HNF1A、HNF4G、GATA4、GATA6、ONECUT2和NKX2-2等),其中仅GATA6被反复扩增,较其他亚型具有更高的基因拷贝数。值得注意的是,GATA6是正常胰腺的外分泌作用的关键基因,在某些典型性A型和B型肿瘤基因组扩增不显著,但在导管和腺泡和肿瘤的表达均上调,说明典型性细胞与胰腺癌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疾病进程相关的基因表达改变
KRAS基因编码MAPK/ERK信号通路途径中的GTP酶——K-Ras的蛋白,负责将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成熟的信号传递到细胞核。研究者们发现在基底样B型肿瘤中,KRAS突变体扩增导致的等位基因失衡概率增加,进而探究这种失衡是否等参与定义进一步定义肿瘤亚型。
研究者发现转移性基底样A型和B型肿瘤中,KRAS偏向等位基因严重失衡,其基因组倍增频率较原发性肿瘤显著升高。为了探究这一现象的临床应用,研究者们根据KRAS等位基因失衡的程度将胰腺癌患者分为三组:正常组、轻度失衡组和高度失衡组,对其进行RECIST评估实体瘤对化疗的反应,发现高度失衡组耐药性显著更高、总体预后更差,说明能通过KRAS等位基因失衡状态预测并鉴别胰腺癌化疗的临床效果。
基因拷贝数与胰腺癌分子亚型
这项研究突破了临床对胰腺癌模棱两可的分类,阐明疾病亚型和病程阶段的分子特征,为胰腺癌患者制定分阶段、分亚型的精准化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胰腺癌药物研发贡献了潜在靶点!
参考文献:
Michelle Chan-Seng-Yue, et al. Transcription phenotypes of pancreatic cancer are driven by genomic events during tumor evolution. Nature Genetics. 13 Jan, 202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