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布病公共危害远超想象 消灭病畜是防控关键

2020
01/15

+
分享
评论
谷会会 / 健康界
A-
A+
上世纪90年代,全国布病患者不到400例,到2014年已增至近6万例,增长了近150倍。

2019年末,一次公共疫情让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频繁出现在公众面前。1月6日,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检测技术研究室主任丁家波在中国农业大学发表“漫谈布病及其防控”演讲,称我国布病防控形势严峻,其每年给人民健康及畜牧业养殖带来的损失高达几百亿元。

2019年1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州兽研所”)发现多名学生和职工感染布鲁氏菌。12月底,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牧股份兰州生物药厂生产布病疫苗时,由于消毒不彻底,造成含有布鲁氏菌发酵液的废气形成含菌气溶胶,随风扩散到下风向的兰州兽研所,老师与学生们吸入或黏膜接触感染了病毒。

虽然是一次“意外事件”,但布病本身并非不速之客。“公众大多对布病不熟悉,但它是世界上流行严重,却最容易被忽略的人畜共患病之一。”丁家波在演讲中指出。

牛、羊等哺乳动物感极易感染布鲁氏菌(Brucella),2012-2017年间我国上报的动物疫情中,牛患布病比例为51%,羊为62%。而人常常被患病牲畜感染,具体有三种途径:一是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防护,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被感染;二是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饮用生奶及不熟的肉等,通过消化道被感染;三是吸入被布鲁氏菌感染的飞沫、尘埃等,通过呼吸道或黏膜接触被感染,此次兰州兽研所事件便是如此。

在我国,人间布病被列为乙类传染病,也是畜牧行业的职业病。

一个人感染布鲁氏菌病毒后,即血清检验呈阳性,如果没有出现临床症状,一般无需治疗,也不算确诊;出现临床症状1-3个月属急性期,若及时规范治疗,90%以上的病人能够痊愈,病死率不高;一旦延误治疗,布病转为慢性,患者将长期出现浑身乏力、关节疼痛、无精打采的情况,还可能出现关节炎等并发症,严重者会丧失劳动能力,从而因病致贫。

21世纪以来,随着养殖业迅速发展,我国布病病例不断增加。上世纪90年代,全国布病患者不到400例,到2014年已增至近6万例,增长了近150倍。随着近几年疾病防控的加强,疫情上升态势虽有遏制,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18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布病发病约3.8万例,发病率约为3/10万,远高于麻疹、狂犬病、百白咳等病。

丁家波指出,由于误诊等原因,实际上仍有大量布病患者没有被明确诊断出来,这意味着实际的布病患者比公布的数字要高。

布鲁氏菌在人体的潜伏期大概1-4周,偶有数月之长,是一个全身各系统脏器受累的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发热、多汗、关节痛、腰痛、体重减轻、疲乏等,症状并没什么特异性,极易引起误诊误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科室主任李兴旺教授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城市中的布病病原较少,大家都不熟悉这个病,误诊率超过60%。

布病高发给人民健康及畜牧养殖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据丁家波估算,按每年新发病例4万人,每人大约需2万元治疗费与误工费,如果不算之前布病没有根治、需不断治疗的人,每年经济负担为8亿。牲畜患布病每年给我国畜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高达713亿。

“布病的治疗往往需2-3种抗生素,疗程至少得6周,有时候甚至数月之长,而且还可能会复发,患者不仅面临沉重的治疗负担,还会因劳动能力受损而耽误工作。”感染科疾病科医师“迷途小羔羊9527”在“知乎”上回答道。

目前,布病疫苗只有为牲畜接种的产品。1956年,我国曾尝试使用104M活菌疫苗对人进行皮肤划痕免疫,但是由于安全性和有效性有限,后来被停用。

“预防人患布病最有效的办法是消灭布鲁氏菌感染源,即布病牲畜。”丁家波认为,只有准确识别并消灭病畜,才能从根本上消灭布病。然而,目前由于技术有限,如何有效识别出传染源,仍是当前布病防控最大的难点。

例如,一些被检测为“阴性”的动物实际上也可能是传染源。动物检疫一般采用血清法,对血液中的布鲁氏菌抗体进行检验,但这种方法往往存在盲区。

“曾经某农场208头奶牛的抽检结果显示41份血清样本呈阳性,167份呈阴性,但我们经过进一步检验后发现,167份阴性案例中,有51份是阳性,误检率高达30.54%。”丁家波认为,未来应不断完善动物疫情的检测手段,尽最大可能将病畜识别并消灭掉。

丁家波研究员认为在布病流行严重的地区,使用疫苗是控制布病必不可少的选择。只有做好畜间布病的防控,才能消除对人的威胁。他例举了马耳他和加拿大两个国家在布病防控的采取的不同策略,得出只有从源头防控布病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

目前我国使用的兽用布病疫苗主要有三种:A19、S2和M5,其中S2在国内用量最大,安全性最高。但当前所有疫苗都不可通过注射方式免疫怀孕动物,且存在干扰临床诊断的现象。研发更安全高效且不干扰诊断的新型布病疫苗是当务之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布病,病畜,防控,布鲁氏菌,丁家波,疫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