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皮制剂的本土路径:跟进国际医疗前沿 激起医美市场“科技热”

2020
01/14

+
分享
评论
顾莹 / 健康界
A-
A+
继续观望,还是启动产品上市,已成为透皮制剂新老入局者的首要难题。

针对糖尿病患者,一款无针胰岛素贴片,能让患者告别打针。类似的透皮贴剂,还能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关节风湿类和心血管等慢病。

透皮给药(TDDS: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s)作为继口服、注射之外的第三种用药方式,是指通过皮肤,利用药物性质和物理化学方法,促使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透过皮肤、进入人体产生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目前有化学促渗剂、电穿孔、微针、离子导入、超声促渗、激光促渗和热穿孔等技术。

“虽然已经掌握了微针技术,但是一直没有应用于产品,个中原因,例如注册、成本、应用场景等问题。”凯联医疗创始人黄孝民研究透皮给药技术9年,至今未能有微针类医疗产品落地,最终上市的产品采用的是泵疗法药物输注系统。

一面是透皮制剂的医疗应用正在往精神类、神经类疾病方向发展,一面是微针技术逐渐被医美行业接受。2020年1月11日,一名年轻艺术家在朋友圈表明想进入微针行业的意愿,也透露出微针已成为爱美人士推崇的美容疗法。

技术研发挑战

透皮制剂技术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多年,进程缓慢。也因为在中国市场几近空白,透皮制剂被认为是蓝海市场。

“不同于传统膏药,现在的透皮吸收已经被用于从咳嗽哮喘到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到小儿多动症的治疗,近年还出现有疫苗透皮吸收。”和心诺泰董事长龙本威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一名刚想布局纳米微针透皮给药的创业者视这种技术为一大热点。未来吸入给药和微针透皮给药是重点,可以部分替代口服和注射,适合儿童老人和虚弱病人。

目前已有的给药途径主要有口服、注射等。与给药方式相对应的药品,分为液体制剂、注射剂、输液剂、片剂、栓剂、气雾剂、缓释及控释制剂,各有优缺点,使用范围和适用人群都有差别。

其中,透皮技术的促渗材料、促渗技术的研发已成技术攻破的难点。例如有的宣传无针的透皮制剂,在使用时仍会有出血点的现象。

“主要是渗透压不好解决,还有生物相容性,包括透皮药物选择也会受到限制。”北京一臻医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李琛表示,这个领域专业程度较高,需要有制药背景的人才。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疗行业技术评价人员认为对于特定病种或患者,透皮给药方式可以考虑,不过还需要深入研究。虽然老人和小孩都是适合人群,但恰恰这两个人群最脆弱,需要研究是否会造成其他影响。

目前已知的透皮给药的局限主要有三点:药物起效慢,一般给药后几小时才能起效;很多药物不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一些本身对皮肤有刺激性和过敏性的药物不宜设计成透皮给药制剂。

在透皮技术的研发实践中,药效和患者依从性被提及较多,也突出了这种给药方式依从性较好的特点。

例如注射给药的方式就会存在一种现象:相比每周注射2-3次、药效较好的剂型,患者更倾向于选择每月注射1次、药效略差的那款药物。

除了给药,透皮制剂还能进行动态的监测和诊断。TTS Pharma公司推出的世界上第一个伴随诊断(CDx)透皮贴片,能够提供患者对靶向药物治疗的反应信息,以改善治疗措施和方案,降低治疗费用。

谁来主导研发?

作为药械结合产品,透皮制剂该由药企主导,还是由械企主导研发才更为科学呢?

多名透皮制剂行业从业者向健康界表明,答案一定是药企主导研发。“透皮制剂的研发生产由药企来主导较为合适,因为药企对药品的媒介选择、药效评价和剂量调配更专业。”京东高级医疗产品经理童亚伟给出了三点理由。

黄孝民告诉健康界,国外有家透皮制剂的械企,最初的定位就是辅助药企进行透皮制剂的研发,这很关键。

根据FDA数据显示,上世纪末全球仅有几十个新型制剂产品上市,截止2016年末,新型药物制剂产品数量跃升至超过1400个,其中透皮贴剂数量近百个。每年源源不断有新型给药方式的产品出现,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强生旗下的ALZA,开发了多款透皮给药产品,其中5款产品销售额峰值超过1亿美元,它还开发出了全球唯一一款销售额峰值超过20亿美元的药物。

日本最受欢迎的是巴布膏剂,每年消费量超过10亿贴,代表企业有久光制药和帝国制药。

中国市场仍以传统贴膏为主,市场份额占有率最高的几家企业分别为羚锐、云南白药、奇正、天和等。除了传统贴膏,健康界从国家药监局官网上发现,国产透皮制剂有13条记录,进口透皮制剂有21条记录。

在龙本威看来,透皮吸收领域市场竞品加剧,除北京泰德产品外,第一三共及湖南九典也加入竞争行列。要尽快上市市场所需产品,让工业生产和报批能够跟得上发展。

国内企业如纳通生物、上海揽微、中科微针、大洲生物、北京泰德、和心诺泰药业、湖南九典、绿叶制药都活跃在透皮制剂领域。2016年绿叶制药2.45亿欧元收购Acino旗下透皮给药业务;和心诺泰与创始人在日本的透皮给药公司MDJ合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制剂,本土,路径,微针,医疗,药企,药物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