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与麻省总院相比,我们顶尖医院培养医疗人才的速度还要加快!

原创 2019-12-10 18:07 码万祺 / 健康界

我们亟待做的:就是和时间赛跑,培养并选拔最优秀者;就是向空间挑战,优秀战胜劣后,在机构中鼓励优秀者。

在中国,我们常常会以医院庞大的患者数量而略显自豪,于是也形成一些印象,比如说外国医生看患者不多也很悠闲。但这种印象和北美实际是有很大偏差的,尤其是住院医培养阶段。在麻省总院神经外科实习的住院医师,每周要轮换一个不同病区。每个病区主管患者的只有凭高低年资搭配的2位住院医师,要负责整个病区25-35个住院患者,这还不包括每天5-10个在留观室的急诊患者。

虽然协和的患者总数多,但是按照医生人均管病床的数量来说,麻省总院外科住院医师的人均工作量是协和的4倍左右。出于成本控制方面的考虑,那些降低效率的杂活绝对不会让医生来做。麻省总院神外,与国内不同,主治医师不参与早查房。两位住院医师会看全病区的25个患者外加5-10个急诊留观,每个患者用3分钟时间,有时还要解答患者自己查医学周刊后产生的问题。

一、上升到医疗行业战略竞争的高度

北京协和医院是全国最好的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中山医院、长海医院、长征医院、华山医院也都是数一数二的医院,北医的几家附属医院也不错。在全国1700多家叫“协和”的医院中,仅有两家与“北京协和”有渊源:分别是同济医学院武汉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国内医院佼佼者中的佼佼者,它综合最强,还有许多单项第一;它硬件很强,软服务方面也可圈可点。但是,我们拥有这样精英的医疗机构和部门,它的优秀经验向外扩散得还不够,名称被莆田系恶意山寨当然不算。正因为如此,协和医院也存在着被追比的危机感。

我关注到麻省总院神经外科与协和的上述对比情况,进一步想说:看似两者之间的效率差距可由两国国情、医疗行业供需特点去解释,我们当然没必要完全照搬外国经验。但是,效率表象以外的,我国顶尖医院定向、定量、定性地培养、激励医务人员发挥职业本能方面大致落后了。

所以,当前医药科学家回国搞科研、创业,尤其是生物医药技术方面,似乎已蔚然成风。而在医疗领域,外籍医生登陆过来创业或就业,恐怕是冒着掉速降压的失败风险的。即便回来了的,在目前工作环境里,需要适应一成不变的传统做法,甚至干脆转岗不换行业才得行。

在我国,住院医完成最基础的医疗工作,包括收治患者、记录病程、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医嘱、进行某些临床操作等,需接受上级医生的指导和监督。主治医师是具体到每一张床位的主要负责医生,自始至终负责患者的全程诊治工作。患者的“主治医师”也可以由住院医师、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担任。

照比麻省总院神经外科的做法,他们的住院医所负担职能向主治医师跨了一步,主治医师不参与早查房。主治医师所负担职能又向主任医师跨了一步。取得的结果是:住院医更累却充实学到更多,住院医与主治医师之间必须为患者情况交流;主治医师尽量减少事务性工作,并不代表减少对患者责任。

中美竞争不光在贸易竞争、产品竞争、科技竞争,还在服务竞争,归根结底在人才竞争、培养竞争。我们的住院医输在培养阶段,就输在了临床,而输掉的不只是能力、经验,更是方法、内涵,更是使命、临床。以上,我比较了两国医疗行业最顶尖部门的工作差距,管中豹见一斑。

二、下沉到医院核心服务能力的思考

主治医师会抽时间去看自己的患者,做一些大的决策,而不用所有人在一起查房,这种设置是注重效率的。在协和,曾有外科主任提到人力资源有极大浪费,本可创造更大的临床、科研价值。早晨6:45查完房,波士顿这座城市才刚刚苏醒。查房之后,我们回到办公室,由住院医师向主治医师汇报患者情况,一起做一些决定,执业护士帮助落实所有事务性工作,不需医生操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麻省总院,医疗,医院,主治医师,患者,住院医师
VIP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