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兵教授:早发2型糖尿病人数渐增,早诊早治是关键
早发2型糖尿病是指发病年龄小于40岁的2型糖尿病,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17年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中国早发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3.6%。为此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年会期间,健康界临床前线有幸邀请到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延兵教授为大家讲解早发2型糖尿病如何早诊早治。
李延兵教授
健康界:李教授您好,相比迟发糖尿病患者来说,我国早发2型糖尿病的疾病特点是什么?
李延兵教授:早发2型糖尿病是指发病年龄小于40岁的2型糖尿病,目前预估临床新诊断的糖尿病中约有15.4%为早发2型糖尿病[1]。研究表明早发2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与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肥胖、基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等相关,体重增长是早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和胰岛素抵抗更显著
2017年发表的一项针对中国糖尿病人群的大型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2]显示新诊断的早发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相比于同龄非糖尿病人群下降63.1%,而新诊断的迟发糖尿病患者相比于同龄非糖尿病人群下降42.6%,提示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和胰岛素抵抗更为显著。
早发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病并发症均显著增加
2016年发表了调查研究[3]表明,早发糖尿病患者的非致命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率较迟发糖尿病患者显著增加11.1%。
健康界: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更差且对药物反应更差,炎症状态也更明显,那么初始治疗方案应如何设定?
李延兵教授:初始治疗方案应根据糖尿病分层管理原则,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进行制定。但从疾病管理来说首先要控制患者的体重,体重得到控制后胰岛素抵抗就会明显改善,进而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高血糖、血脂紊乱也会得到明显改善。对于血糖轻中度升高的患者,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可以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而对于有潜在糖尿病血管病变和糖尿病肾病风险的患者可以联用GLP-1受体激动剂和Slgt-2抑制剂,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肾结局。
早发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更为困难,对于血糖重度升高的患者,如果前期没有将患者的血糖管理到接近正常水平,那么患者后期的管理难度会加大,此时可以先使用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尽快使患者的血糖正常化,从而使胰岛功能得到更大恢复,为后续血糖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健康界:那相比于迟发糖尿病患者来说,早发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更大,那么应当如何进行干预呢?
李延兵教授:早发2型糖尿病人群在近年来逐渐增多,患者发病年龄较为年轻,多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常有肥胖,常伴多种代谢异常如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尿酸血症和微量蛋白尿等,这部分人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的时间更长,更易出现各种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更需进行长期严格的综合管理。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相关,并且肥胖是心衰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衰也是糖尿病患者有可能发生的远期不良结局之一。因此控制肥胖、控制体重是对早发2型糖尿病进行干预的重要的策略。在进行生活方式调控的同时,还应选择兼顾体重管理、对心血管或肾脏有长期获益的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等。要对患者进行长期的监测和随访,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管理力度,才能够减轻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避免并发症的产生。
参考资料
[1]N ENGL J MED.2010;362:1090-1101
[2]Zou X, Zhou X, Ji L, et 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ly diagnosed adult early-onset diabetes: a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Scientific reports. 2017;7:46534.
[3]Huo X, Gao L, Guo L, et al. Risk of non-fa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early-onset versus late-onset type 2 diabete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16;4(2):115-124.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