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实名举报论文造假 波及阿尔兹海默症新药企业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实名举报论文造假今日被刷屏。据网传截图显示,饶毅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实名举报三例学术不端行为,其中包括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论文造假。
而11月2日获有条件上市批准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甘露特钠胶囊(商品名:九期一,代号:GV-971),正是据称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员领导研究团队,坚持22年,在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绿谷制药接续努力研发成功的原创新药。
在“舆论风暴”中,上海绿谷制药及其新药GV-971,再度引起公众关注。
新药横空出世 引发关注
据《World Alzheimer Report 2018》统计,2018年全球有近5000万AD患者,到2050年预计将增加至1.52亿人。目前,美国FDA批准的5种AD治疗药物均为症状改善药物,分别为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美金刚以及多奈哌齐+美金刚复方制剂。这些药物既不能减轻AD的病理变化,也不能延缓疾病的病程进展。
并且,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这一顽症,全球有上千个在研药物,研发经费投入高达数千亿美元,却已17年没有一款新药能通过临床3期试验。
面对长期一筹莫展的研发困境,GV-971的诞生自然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而在关注之外,此款新药的商业化也早已在布局推进。
绿谷制药董事长吕松涛在11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GV-971于11月7日开始投产,并于12月29日前将把药物铺到全国的渠道,让中国患者受益。从明年起,将进行上市后研究。浦东新区提供了40亩地用于产业化,今年内动工,如果三年能够完成建设,可以满足200万患者用药的销售。
11月10日,在成都举办的“2019中日先进医疗与新药研发高峰论坛暨成果转化大会”上,GV-971的主要发明人耿美玉,针对GV-971的研究过程以及药物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说明。
会后,参与GV-971研究的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对阿尔兹海默症的研究,从最初方案设计到最终获批,都是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制定的,“不存在有效性不够的问题,但时间的确不够长”。
辉瑞老年痴呆病临床专家CTAD大会主席Rachel Schindler也评价称,GV-971的临床结果是继胆碱酯酶抑制剂之后,十余年来最振奋人心的临床结果。
在关注药物研发过程以及疗效的同时,大众也对此次联合开发这款新药的药厂产生浓厚兴趣。
据悉,在GV-971的研发上市过程中,绿谷制药对此项目的资金投入可谓是大手笔。
绿谷制药董事长吕松涛曾表示,公司已在GV-971上累计投入30亿元,用于药物研发、临床试验及上市申报等工作。
据了解,上海绿谷制药成立于2000年5月,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绿谷(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专业从事药品研发、生产的制药企业,由绿谷集团100%持股。其中,绿谷制药及绿谷集团的董事长均是吕松涛。
健康界多次致电绿谷制药,以及绿谷制药前执行总裁张允亮均未获回应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宣传处的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健康界,目前他们正在核实饶毅举报论文造假之事。
随后,饶毅回复媒体称:“没有发出,有过草稿。”
后续进展如何,健康界也将持续关注。
(本文综编自资本观察网、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