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猝死背后 为何我们总错失“黄金4分钟”?

2019
11/29

+
分享
评论
何文秀 张一帆 / 健康界
A-
A+
猝死频发的背后,可以带给我们哪些反思?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变革的时代,但真的不要再拿命换钱了。

2019年11月27日,我的朋友圈被刷屏了,35岁的高以翔在录制《追我吧》期间突发心源性猝死,一时间悲痛和指责使这一新闻热度持续居高不下。

悲剧每天都在上演……

2019年11月26日,广东卫健委副主任陈义平同志突然晕倒,在一系列错误的抢救操作之后,陈主任不幸离开人世。2019年11月26日,将乐县公安局安仁派出所所长王声震同志,倒在了距离终点不到50米跑道上,彼时他正在冲刺一场日常技能训练。

猝死是一场和死神争分夺秒的赛跑,心脏骤停后的救治是一个社会化救治过程,严峻考验“生存链”的快速流畅度:第一目击者能否迅速反应,包括呼叫急救人员、快速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施救地点附近有无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急救人员能否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快速转运,后续高级心肺复苏能否快速执行。救治的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生命都可能逝去。

01 数据预警,死神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近日的猝死事件仅代表冰山一角,据统计,我国每天发生猝死的数量大约是1500人,心源性猝死是所有疾病导致猝死的首要死因。猝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心脏性猝死的年发生率为41.8/100,000人,低于美国的 100-200/100,000 人,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较大,每年心脏性猝死总计约550,000人,明显高于美国的300,000-350,000人,因此预防和控制心脏性猝死对于我国尤为重要。

关于猝死的研究表明,发病群体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60~79岁的老年人以及有心血管病史者、有先兆症状者以及有明确诱因者发病率较高。从季节角度来说,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另外,从急诊猝死发生的具体时间分布分析,4~12h是急诊猝死发生的高峰期,随后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16~20h又小幅升高,0~4h是猝死发生率最低的时间段。

猝死的发生人群以老年人为主,但近年来的临床调查显示,心脏病患者的年龄与之前相比,愈来愈年轻化。压力过大、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工作强度大以及应酬过多是导致中青年猝死频发的主要原因,另外,超身体负荷的运动也是猝死的重要源头,过度运动极易导致心肌缺血,使心脏猝死的可能性增高,这也是很多马拉松猝死者的常见原因。

02 猝死发作前三大身体征兆 需高度重视

猝死虽然凶险,但其实从个人角度讲,是可以提前预防的。

目前大多数民众对猝死的认识还较为浅显,有三分之一的猝死患者,生前无任何不适并且未定期体检,错过猝死预警信息,是导致猝死发生首要条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杨进刚教授提到,有研究发现,四分之三的猝死者发作前有心绞痛或呼吸困难,三分之二的心脏猝死发作前,心绞痛或呼吸困难持续时间可超过30分钟,甚至达1小时,这就是心脏骤停的预警信号,是救治的关键时期。另外,猝死前最重要的症状是比较严重的胸痛或胸闷,伴有大汗,胸痛的部位可能是前胸、后背、下颌、胸骨后、上腹部、剑突下、后背等部位,可以是持续性,也可能是间断性,性质可以是压榨性、烧灼样、憋闷,有时难以忍受,有濒死感或恐惧感。如果伴有面色大汗、苍白、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更有可能是心梗或猝死前兆。

此时及时呼叫救护车去医院,生存的机会就大大增加。熟知心脏猝死的预警症状,可为自己争取到救治的黄金时间,这比普及心肺复苏还要重要。但实际上,我国心梗患者仅15%左右呼叫救护车就诊。

然而,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宝贵时间里,目击者还应该做什么?

03 缺失的AED,一个亟需全民普及的抢救设备

猝死,医学定义为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者,因潜在的自然疾病突然发作或者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将猝死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6小时内死亡者。猝死的原因有心脏原因和非心脏原因,其中以心源性猝死(SCD)最为常见,将突发全部生物学功能不可逆的终止,心源性猝死分为四个时期,即前驱期、终末事件期、心脏骤停与生物学死亡

猝死的特点为发作迅速和难以预料,患者从发作到死亡多发生于1小时内,而有效救治时间却只有几分钟,其中1分钟内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高达90%,4分钟内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高达60%,6分钟内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就降至40%。因此,患者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被称为救命的“黄金时刻”

有人说,高以翔在发病现场,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我们一直宣传用于保命的心肺复苏技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这次为么失灵了?

杨进刚教授提到,对于猝死的心肺复苏,在救治体系非常完善的瑞典(将近七成(68.2%)院外猝死者能够接受心肺复苏),1个月存活率达13%左右。在我国,由于大部分现场的“目击者们”缺乏基本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CPR)和使用体外自动除颤仪(AED),无法有效实行早期救治,因此其院外猝死生还者的比例低至不足1%。

灵魂拷问:

在中国,有多少人听说过AED,有多少人会正确使用AED?

即使会使用,在施救现场1分钟内能拿到AED吗?

心肺复苏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是猝死发生时的两种急救手段,二者相互依存,又有各自的区别。

猝死早期症状一般为室颤和无脉性室速两种,当两种情况发生时,正确的徒手心肺复苏,能够维持人工血液循环,延缓抢救时间,但恢复心脏的正常心率。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专门为普通公众设计,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

AED除颤是院前急救的关键,能大幅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活率,而且操作相对简便,是的设备,所有AED都有明确的语音指示,只要拿到AED时立即打开电源,之后根据提示操作即可。

发达国家的学校里已经教了几十年的CPR,几乎人人都会,有了AED如虎添翼。在国外AED的身影也随处可见。

但在国内,大众对急救的认识还停留在120急救车,系统接受过急救知识培训的人占极少数,遇到意外发生,即使“敢于救”,也“不会救”,所以大家能做的只有打120,从而错过抢救黄金时间。另外,每每遇到心脏骤停的病人时,持证的急救志愿者也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寻找AED急救设备,让本来紧缺的“救命神器”成为摆设。

好消息是,越来越多“第一反应机构”开始与百度、腾讯等公司联手,据悉,百度地图已接入包括北京、上海、成都等13个城市的376个AED地点,公众用户可直接在腾讯、百度地图等搜索“AED”,或者在微信、QQ的“城市服务”里快速查找附近设置的AED:

公共场所设置AED机,在国内还属于新生事物,配置数量稀少,急救宣传薄弱,培训体系滞后,立法制度不健全,甚至没在政府、社会、市民中形成普遍知晓和认同,全面推广困难重重。

急救培训不是纸上谈兵,全民普及推广CPR-D,靠个人、社会组织的力量远远不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在2019年的心血管联盟会上提出几点建议发人深思: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完善我国急救相关法规,与中国科协协商,发布CPR-D等急救培训标准,进一步规范CPR及AED普及工作;

2.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主导下,依托OHCA生命救治链中专业机构急救中心和胸痛中心,建立CPR-D培训中心,提升患者和辖区民众对CPR-D的急救技能掌握,提高我国公民的自救和他救知识普及率;

3.增加体外自动除颤仪(AED)设备公众场所的投放,设立全国CPR-D操作指导热线(如995),并在设备投放现场安装视频教学系统或AED使用教程APP二维码,使“第一目击者”在其指导下,快速实施抢救,同时增加民众学习CPR-D技能途径;

4、开展CPR-D相关数据统计,并通过建立多渠道公益宣传。制作的发布通俗易懂的科普材料、视频和发布我国CPR-D相关数据等方式,提高民众CPR-D培训热情、普及自救知识,提升全民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

5.各地卫健委应牵头打造CPR-D培训推广示范区域,通过“特殊”带动“一般”、“局部”带动“全面”的方针逐步开展,通过专业人员、示范区域的带动,真正帮助我国心肺复苏急救建立最合理的培训体系。

有人说,在经济下行周期里,最不值钱的,就是时间的投入,而真正厉害的人,在下行周期甚至能获得溢价。于是我们总是一边表达对逝者的惋惜,一边呼吁注意身体健康,然而转眼立刻投入激烈的竞争博弈中,陷入各种各样的焦虑,因为我们面临的现实往往包含了不得不的妥协,就像有位医生自我调侃,我经常劝病人戒烟,但自己呢,一天两包。

作为年轻人,我建议大家理性思考,感性生活。在充分了解自己身体情况的前提下,在能力范围内争取工作最优,能承担的工作压力,还是要承担。同时也要注重各个健康环节:合理膳食,注意工作时长,保证良好睡眠,规律运动,注意情绪管理,定期体检,另外,尽快学习CPR-D培训,利民利己。

生命不易,且行且珍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黄金,猝死,错失,心脏骤停,AED,急救,复苏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