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王增武:占所有死亡40%的心血管病,大部分可以通过1件事来预防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国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在中国不到5个人中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很普遍,但是控制率并不好,只有15%。血压控制不好,心脑血管病就难控制,比如心梗、脑卒中等。美国现在的控制率是58%,德国也近60%。相比之下,我国血压的控制率还是较低的。
高血压的危害是,致残率高、致死率高。高血压会导致的疾病有:
脑:脑卒中(脑出血、脑梗塞)、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血管性痴呆。
血管:下肢血管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心脏: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房颤。
肾脏:肾脏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眼:眼底小动脉硬化出血,引起视力下降。
虽然高血压会造成这么多种疾病,而且很多都是致命的并发症,但是老百姓却在得病前不以为然。遗憾的是,这就像温水煮青蛙,当真正危险和伤害来的时候再逃已经逃不了了。
预防的贡献大于治疗
从国际角度来说,预防所做的贡献要大于临床治疗。美国新的预防指南中提到,过去70%心脑血管病的死亡数量可以通过预防来避免,花钱治病不如不得病,得过病的人再得病的几率会大很多,将来再发生什么无法预测。
所以最好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如何做呢?
大量的医疗实践证明,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肥胖、心血管病等慢性病是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此类病不能单纯靠药物来得到控制,必须在改变和避免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基础上,辅助以药物治疗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1.盐的摄入
盐摄入过多有可能导致高血压。 还会直接损伤全身各处的血管,引起血管硬化,导致心肌梗死或肾脏功能衰退。约1/3的人对盐敏感。
大量实验已经证明,吃了过多的盐血压就上升,减了盐血压就下降。
2.脂肪类物质的摄入
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影响高血压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减少脂肪摄入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6mmHg和3mmHg。胆固醇尽管不像盐那样直接反馈到血压水平上,但是会影响血管功能,比如斑块增多、弹性降低等,当然血压也会改变。
3.饮酒
世界卫生组织发现酒精与很多疾病都有关。WHO和FAO在2004年出版的《膳食、营养和慢性病预防》中指出,过量饮酒可明显增加发生心血管疾病,特别是中风和消化系统癌症的危险。
过量饮酒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重度饮酒者(指每日5杯酒,约65g酒精)或长期饮酒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及平均血压值均较高,尤其是收缩压。
4.吸烟
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比不吸烟者增高约2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高约1倍;癌症死亡的危险增高45%;总死亡的危险增高21%。吸烟不仅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的危险因素。
有吸烟习惯的高血压患者,由于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减低,抗高血压治疗不易获得满意的疗效,以致不得不加大用药剂量。长期吸烟的高血压患者,其远期预后也较差,吸烟者的恶性高血压及蛛网膜下隙出血的发生率较高。
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1. 减少钠盐的摄入
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一啤酒瓶盖)注意隐形盐的摄入(咸菜、鸡精、酱油等)。可获得的收缩压下降效果2-8mmHg。提醒大家,吃饭前,要警示自己,每加一点盐就可能会导致自己血压升高。
2.减轻体重
目标体重是,BMI<24kg/㎡,腰围<2250px(男),腰围<2125px(女)。每减重10kg可以降低血压5-20mmHg。
减重方法应是限制热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消耗热量。两者科学地结合,持之以恒,一定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规律运动
规律运动可以有效降低血压。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每周5-7次,可获得的收缩压下降效果4-9mmHg。
4.限制饮酒
限制饮酒量则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每日饮酒量限制:白酒<50ml,葡萄酒<100ml,啤酒<250ml。女性减半。可获得的收缩压下降效果2-4mmHg。最新观点建议要"0"酒精。
5.戒烟
前面已经说了吸烟对血压以及心血管的危害,所以建议戒烟。采取突然戒烟法;戒断症状明显的可用尼古丁贴片或安非他酮;避免吸二手烟。
6.心理平衡
新时代出现心理问题的人很多,这里不乏特别优秀的人,现在很多自杀人群里有70%-80%都是由于心理障碍加上外界刺激导致的。重视这个问题对于整体健康以及血压都是有好处的。
焦虑与血压的关系非常密切,精神紧张的时候人都会说头疼,这个时候说明血压就很高了。当心情愉悦的时候症状又好转了,血压水平恢复了合理范围之内。
生活方式我们谈了这么多,说了这么多,但是老百姓对高血压并不当回事,这就需要提高每个人的健康素养,提升健康意识,重视自己的血压。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人要想延年益寿,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身体规律,节制饮食,起居有常。不能任意妄为。
【专家简介】
王增武 医学博士后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现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长期从事心血管病的科研、预防和临床治疗方面的工作,主要致力于预防心血管病的研究。
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了国家“九五”攻关课题“我国心血管病发病趋势预测及21世纪预防策略的研究”、 “十五”攻关课题“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险度平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 、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高血压综合防治”的研究工作。负责了973项目“心力衰竭致猝死的危险性评估、预警体系建立及早期干预”子课题“心力衰竭患者危险评估”的研究。2009年作为卫生部“心血管疾病监测、预防预警和诊治技术推广”项目分课题负责人,具体组织落实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工作。2011年负责国家“十二五”支撑项目”农村心脑血管病防治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研究”工作,并为国家“十二五”支撑项目“中国重要心血管病患病率调查及关键技术研究”的执行负责人。2014年负责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西藏和新疆地区慢性心肺疾病现状调查”。 2017负责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环境及表观遗传与高血压/冠心病早期干预:基于环境和表观遗传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及早期干预研究”子课题。2018负责国家科技部“重大慢性病疾病负担及防控策略研究:重大慢性性相关危险因素归因疾病负担”子课题。曾组织实施了“中国住院患者心律失常调查”,参与了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脏康复中心组织的国际预防心血管病行动。作为主要骨干,具体组织实施了卫生部国际合作项目“为人类健康携手:社区医疗卫生人员心血管病健康教育培训计划”,参与了北京市科委课题“基层医师高血压实用防治指南”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并负责组织了《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在全国的推广活动。作为项目办公室负责人,具体负责落实卫生部项目“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
现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学会养老与健康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慢病大数据应用发展联盟、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生活方式与社区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血压联盟常务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理事。现任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常务编委,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循证心血管病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医刊、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编委。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译了美国《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项目指南》和《心血管病实践—评估和治疗》,参加编写专著8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