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附属医院:命中注定的融合

2019
10/22

+
分享
评论
刘洪建 / 健康界
A-
A+
整合不可常态,融合方能持久。

“水与乙醇可以很好地融合,水与油却不能,纵然以外力搅拌整合,稍后便又分离,矛盾重新出现;要融合,不要整合,才是共生发展之道。”王发强会长在大学附属医院沙龙第六次会议这样比喻大学与附属医院的融合发展。

从融合到共生,从创新到共赢,要如何实现?创新,尤其医学创新,急迫与重要不言而喻。大学附属医院天然拥有大学教研资源,担负融合创新责无旁贷,而创新的定位、机制与目标,融合的路径、激励与管控,一道道必答题到底如何解答?

2019年10月19日,由健康界和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主办,石药集团大力支持的“从融合到共生——大学附属医院沙龙第六次会议”在长春拉开了帷幕,会议由中国医学创新联盟执行秘书长张宁主持,吉林大学赵国庆副校长、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佟成涛书记先后致辞。众多医院管理者就会议主题分享新颖独到的观点与见解,解答融合创新难题。

王发强:学科和技术力量是融合,还是整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名誉会长 王发强

整合不可常态,融合方能持久。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自整合与重组起,更需要跨界与融合。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医院发展必以科技创新和能力提升为依托,而附属医院立足大学生命科学前沿的技术优势,生物技术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的模式优势,现代大数据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平台优势,转化医学研究体系的组织和人才优势,如此等等,成为培育研究型医院最适宜的沃土也顺理成章。面对各类优势,如何用?如何用好?最初的设计极为重要。

上午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佟成涛书记和杨弋副院长的主持下,与会嘉宾进行了三组对话讨论,嘉宾们根据自身思考,各抒已见。

大学与附属医院二者建立什么样的长效机制能让医教研融合的更紧密?

自左起依次为:赵国庆、王人颢、艾开兴、王文标

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兼附属医院王人颢书记: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重要一环,大学附属医院首先要明确发展战略,然后要有学校和附属医院能够形成长效机制的核心价值观,最后要有人才储备支撑。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艾开兴院长:作为大学附属医院要承担在医疗、教育、科研、管理各方面的创新任务,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尤其是对创新组织者个人的一些激励尤为重要。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王文标书记、院长:首先要创新体制,促进附属医院医教研的协同发展。其次,建立考核机制,激发医务人员对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最后要培养复合型人才,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季国忠书记:大学与附属医院融合发展,最重要的是决策机制、协调机制、执行机制三种机制的建立。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徐博院长:如何做好大学的附属医院,最关键的是管理好人财物,包括干部的任免,人才的培养;资金的投入,如何运作;研究平台共享机制等。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杨薇副院长:从医院管理层面来讲,想做好科研创新,首先要做好长期规划和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适应医院实践情况的科研创新体系。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茆家定副院长:关于大学附属医院创新路径与激励机制,最基本的是人财物的统一调配,再有就是新型项目的支持,最后是成果转化的协调机制。

大学与附属医院应该以何种关系共处?

自左起依次为:季国忠、徐博、杨薇、茆家定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艾开兴院长:成为大学附属医院,并不是只向大学索取,而是要投入到对大学的建设当中,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玉国院长:如何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只有靠创新,靠发展。如果没有大学的学科交叉融合,医院的快速发展可能会缺少一条腿。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王杰宁院长:大学与附属医院的发展要水乳交融,体系上融入大学,人才培养扎根于大学,在项目和资金上得到大学的支持。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金哲虎院长:AI的发展,新医科的提出,不利用大学的科研创新优势,医院专科发展是没有出路的。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茆家定副院长:大学附属医院利用大学的优势发展专科,制度上需要简政放权,协调好学校和卫健委的管理关系。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江阴市人民医院)高恒院长: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是大学附属医院专科能力建设的关键。

学校/研究机构的创新路径对大学附属医院创新路径有哪些借鉴?

自左起依次为:杨弋、陈玉国、王杰宁、金哲虎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俊院长:与国外一流水平相比,我国医学创新领域还存在一定差距,迫切需要的是以科研创新为核心导向的体系化建设。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玉国院长:注重学术平台的搭建,不要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要合作共赢,去搭建一些有利于创新路径更新的平台。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徐博院长:创新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助推力,大学附属医院应该加强对大学科研创新平台的利用,加快大学与临床学院的一体化建设进程。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杨薇副院长:医院发展导向对临床医生思维的转变,过去是以职称晋升为驱动的科研工作开展,现在引领大家向成果转化经验上靠拢。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江阴市人民医院)高恒院长:创新不仅仅是停留在学术和技术上,也需要创新服务模式,对于医院来讲,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是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佟成涛:以医工结合和科研成果转化为抓手,建设“五型”医院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书记 佟成涛

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近年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高度重视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助推医疗和科教“双引擎”,用好医工结合和成果转化“轻骑兵”,围绕“研究型、创新型、经营型、服务型、智慧型”发展理念,突出特色、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下午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高普均副院长的主持下,围绕 “大学附属医院医工交叉与融合”的主题,与会嘉宾进行了两组对话讨论。

自左起依次为:高普均、高恒、赵俊、金昌晓

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兼附属医院王人颢书记:医工结合助力医学科技创新,作为大学附属医院要引领整个学科,乃至整个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金昌晓书记:医工交叉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大学在今后的发展进步可能都和医学有相关,这也是大学附属医院提出从服务型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变的重要原因。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俊院长:医学研究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解决病人的问题,所以医学本身就是应用学科,医学从发展到现在,融合了最新的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都为我所用。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王文标书记、院长:工科大学和医院建立平台合作关系,双方都能了解最新的科学前沿发展方向,这样更有助于产生创新的火花。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季国忠书记:医工结合方面大学和医院联合,发挥优势互补,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聚集领军专业人才方面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金哲虎院长:医工结合需要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但首先创新离不开的第一要素是人,在培养和引进人才方面需要机制的创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王杰宁院长:利用区域的政策优势,开展医工结合研究,特别是中医药相关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是研究型中西医结合医院要走的路。

本次会议得到了石药集团的大力支持,石药集团坚持创新与国际化双轮并驱战略,建立国内外一体化研发体系,在国际化进程中得到了深度延展。创新,也让石药一直以来秉承的“做好药,为中国”的企业理念一步步化为现实。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附属医院,命中注定,大学,大学附属医院,创新,医工,融合,机制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