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ICC 2019 | 王增武教授 :我国老年高血压患病率一路“走高”
“十二五”时期,将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数据调查显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老龄化人口最多的国家。
老龄化问题的逐渐突显,使老年高血压已成为老年期主要的疾病负担。据了解,目前我国有2.45亿高血压患者,老年人群是罹患高血压的“重灾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状况不容乐观,目前这类人群的血压控制率仍然不足50%。”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增武教授在2019年第三十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上告诉健康界,老年人群中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会长王增武教授
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2019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指出,年龄≥65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
曾明确诊断高血压且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老年人,虽然血压<140/90mmHg,也应诊断为老年高血压。
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年龄的血压水平
高血压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可引发较高的致残致死率,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极大地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王增武认为,及时了解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是心血管病防治的先决条件。2002年对于高血压的调查距今已有10年,然而基于有代表性的、大规模人群的调查相对较少。因此,在“十二五”期间,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润霖院士和王增武教授等进行的“十二五”高血压抽样调查应运而生。该调查的最新结果显示,按照我国现行的血压超过140/90mmHg作为高血压标准,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3.2%,患病人数多达2.45亿,正常高值血压患病率为41.3%,患病人数4.35 亿。
“这次调查以省为初级单位,通过采取分层、多阶段的随机抽样方法来抽取调查目标对象。”王增武告诉健康界,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年龄的血压水平,无论是从性别角度还是城市角度来看,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收缩压水平呈上升趋势,而舒张压相对平缓。从性别角度来区分时,男性的收缩压较女性相比具有一点下降的趋势。这种情况与大家日常临床工作中看到的现象非常相近,比如老年人大多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而舒张压往往不高乃至偏低。
我国老年高血压患病率一路“走高”
“老年高血压患病率达53.2%,这意味着60岁以上人群有一半以上患有高血压。”王增武分析,城乡之间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从性别角度来看,女性患病粗率为57%,加权率为55.3%;男性患病的粗率为52.8%,加权率为51.1%。由此可见,女性高血压患病较高。
从年龄角度分析,女性具有非常典型的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增加的特征,尤其是在70岁以前,而男性在75岁-80岁呈下降趋势。
王增武还对不同省份的高血压患病率进行了分析,列为前三甲的是天津、北京和西藏地区,这些地区老年人群发病率都在64%以上。另外,2/3以上省份的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病率超过50%,湖南等小部分地区患病率相对偏低。
“从地域角度来看,高血压的分布不再呈现严重的‘北高南低’。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以及与其他地区饮食习惯的融合,患病分布情况趋于全国化。”王增武如是说。
80岁以上的老年人70%都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表现
在60岁以上人群中,单纯性收缩压增高为主的患病加权率约30%。王增武指出,男性患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粗率为28.7%,加权率为27%;女性的粗率为34.8%,加权率为33.6%,女性患病率整体偏高。另外对于老年人来说,与全人群女性患病率低于男性的角度不同。从老年人群角度而言,几个亚组分析都是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王增武分析,从传统解释角度,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全部原因。不过从城乡的对比情况来看,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差异较小。
王增武告诉健康界,通过1991年和2015年的高血压控制情况的对比,他们发现1991年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37.6%,占老年高血压患病总人数的53.2%;2015年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30.3%,占老年高血压患病总人数的57%。2015年单纯收缩期为主的患者占的高血压整体的比例高于1991年。
“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几乎70%左右都具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表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会明显增高风险,对于老年人的健康威胁比较明确,王增武建议,对于这部分高血压人群的管理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我国老年高血压的控制现状
王增武通过对比2002年和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对于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变化趋势,分析了老年人高血压的控制情况。研究表明,2002年老年人的知晓率为37.6%、治疗率为32.2%、控制率为7.6%。到了2015年3个数值均增高至57.1%、51.4%和18.2%。基于总体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相关知识的普及,老年人群的知晓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目前依然缺少对于高血压的明确规范控制,因此还需继续完善。
从性别上的分析表明,男性知晓率为54.7%、治疗率为48.3%、控制率为17.6%,女性分别为59.2%、54.2%和18.8%,性别上无显著差异。
从城乡角度进行对比,城市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61.9%、57.2%和23.8%;乡村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4.4%、48.1%和15.1%。分析表明,城乡间虽然患病率相近,但乡村的知晓、治疗和控制上距离城市还是有明显的距离。王增武认为,应重视乡村的高血压情况,尽快提升其防治水平。
从不同省份角度来看,知晓、治疗和控制率是不一致的,一个省份知晓率高,控制率和治疗率不一定高。王增武坦言,他们正从疾病负担的角度,通过知晓、治疗和控制多方面分析全国资料,例如了解各省份在面临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时所面临的负担等,以便于给当地提供参考资料。
王增武指出,与发达国家高血压控制状况相比,我国还存在明显差异。美国的控制率已达50%,中国的控制率实际在15%左右。整个人群的高效控制状况还没有达到1/5的前提下,心血管病患病率下降还是一个需要努力的事情。
“对于高血压的管理,我们还要奋起直追把差距补上。”
强化老年高血压管理的必要性
众多循证医学研究表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对高血压管理具有重要价值。王增武指出,在如今号召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要从全人群的角度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老年人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强化老年高血压管理很有必要。
有研究报道,以出血性为主的心血管病尤其是脑卒中已经出现了下降趋势。但是从全部心血管病事件的角度来看,我国还没有看到以高血压为主的控制状况。值得庆幸的是,最新的一项荟萃研究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与高血压诊疗的每个阶段表现呈正相关。
王增武希望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在维持现有水平的基础上,能够建造类似情况的出现,从而造福于心血管病世界的改变,也造福整个人群的健康。
专家简介
王增武教授,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社区防治部主任。主要致力于心血管病的科研、预防和临床治疗方面的工作。
先后于2008年、2013年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心脏康复和高血压中心、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脏康复中心作访问学者。作为主要参加人,曾先后参加了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课题,973,卫生部国际合作课题,北京市科委课题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
现负责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环境及表观遗传与高血压/冠心病早期干预:基于环境和表观遗传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及早期干预研究”子课题、国家科技部“重大慢性病疾病负担及防控策略研究:重大慢性性相关危险因素归因疾病负担”子课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并任高血压联盟(中国)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高血压协会会长。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8部,主译了美国《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项目指南》和《心血管病实践—评估和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