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工具之鱼骨图 | 为诊疗流程“挑刺”
编者按:在《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实施三周年之际,健康界特推出“医疗质量管理工具”系列报道,梳理各工具的定义、历史、热点和趋势,并精选相关应用案例,希望能帮助大家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医疗质量管理工具。
鱼骨图作为一种质量管理工具,可将产生问题的多种原因通过鱼骨形状进行直观展现,目前,被应用于临床质量管理工作的诸多方面,帮助管理者梳理医疗流程、保障医疗安全,守护医院发展的生命线。
定义
鱼骨图也称为“Ishikawa”或者“因果图”,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发明,故又名石川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常被划分为问题型、原因型及对策型鱼骨图等几类,其特点是简捷实用,深入直观。
鱼骨图看上去形似鱼骨,问题或缺陷(即后果)标在“鱼头”处。在鱼骨上长出很多鱼刺,上面按出现机会多寡列出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有助于说明各个原因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热点应用
鱼骨图分析法从结果出发,通过头脑风暴,寻找影响问题特性的因素,根据其相互关联性逐条进行整理,形成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鱼骨状图形。
鱼骨图能够将导致问题发生的可能原因存在的内在关系展现出来,清晰、直观。近年来,鱼骨图在医院管理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常同PDCA、5W1H分析法联合应用于各种医疗场景,尤其在流程管理、再造方面更凸显优势。
不良事件分析
在医疗领域,鱼骨图常被应用于分析医疗机构的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健康界检索知网文献发现,鱼骨图因其可以将造成不良事件的因素从几个方面层层分析,找出原因和对应策略,并有助于制定针对性措施,优化流程,因此常被应用于护理、药品不良事件分析管理。
改善医疗服务
自2015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就成为了医疗领域的一个主旋律。以往大医院人满为患,挂号、收费、取药等流程等候时间长的问题受到了不少抨击诟病。通过鱼骨图对医院管理瓶颈进行分析,针对难点、堵点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流程再造,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提升了医疗机构诊疗流程的合理性和整体服务能力。
使用方法
鱼骨图分析法通常需要两步走,即先组织成员头脑风暴分析问题原因,然后绘制鱼骨图。
鱼骨图可分为三大类:整理问题型鱼骨图(各要素与特性值间不存在原因关系,而是结构构成关系)、原因型鱼骨图(鱼头在右)、对策型鱼骨图(鱼头在左),其中原因型鱼骨图最为常见。
通常成员分析问题原因包括:针对问题点,选择层别方法(如人、机、料、法、环等);按头脑风暴分别找出各层别类别的所有可能原因(因素);将找出的各要素进行归类、整理,明确其从属关系;分析选取重要因素;检查各要素的描述方法,确保语法简明、意思明确。
在日常分析中,确定大要因(大骨)时,医疗管理类问题一般从“人、事、时、地、物”层别,视具体情况决定;大要因必须用中性词描述(不说明好坏),中、小要因必须使用价值判断(如……不良);头脑风暴时,应尽可能多而全地找出所有可能原因,而不仅限于自己能完全掌控或正在执行的内容,对人的原因,宜从行动而非思想态度面着手分析;中要因跟特性值、小要因跟中要因间有直接的原因-问题关系,小要因应分析至可以直接下对策;如果某种原因可同时归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应以关联性最强者为准;选取重要原因时,不要超过7项,且应标识在最末端原因。
绘制鱼骨图过程中,先填写鱼头(按为什么不好的方式描述),画出主骨;画出大骨,填写大要因;画出中骨、小骨,填写中小要因;用特殊符号标识重要因素。保证大骨与主骨成60度夹角,中骨与主骨平行。
案例
为了分析并改进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患者高峰拥堵,规范门诊患者流管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门急诊部刘广伟、郭慧玲等人运用鱼骨图分析法,分析影响医院患者等候时间的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流程再造,对不合理的制度及工作流程进行修正。通过各项流程再造及优化,门诊患者流得到有效控制及管理,门诊高峰拥堵现象得到大幅改善,患者满意度得到大幅提高。
首先医院成立由门急诊部作为牵头科室,医务部、护理部、人力资源部、后勤保障部工作人员等作为小组成员的问题分析小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从工作人员因素(人)、管理方法(法)、环境(环)、设施设备(物)4个方面出发,共同讨论影响门诊患者流量高峰的因素,尽可能全面寻找问题,制作鱼骨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