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危急需紧急手术”PK“黄道吉日生”,为何高学历产妇也不听话?
9月20日的《台州晚报》报道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医疗新闻事件。
9月17日,30岁不到、怀孕37周的台州产妇小陈,来到台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医生通过超声检查发现她遭遇生育高危病症:脐带先露。
接诊医生当即告知小陈,她肚子里的孩子面临巨大风险,需要尽快进行剖宫产才能让胎儿脱离危险。
为了避免发生风险,医生们计划当晚就做手术。但当医生们和小陈进行术前谈话时,她竟然出人意料地拒绝手术。理由竟然是她家里已经挑好了良辰吉日,时间是2天后的9月20日,认为只有这个时间生孩子才吉利。
这下子惊呆了医护人员,要知道,如果拖到9月20日,肚子里的孩子是100%保不住。对于脐带早露而言,越早手术孩子就越早平安。一旦产妇开始腹痛,就说明胎儿开始缺氧,腹中胎儿等于被套上了夺命的绞索,拖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后果都不堪设想。
所以,医生护士们努力劝说,但受过大学高等教育的小陈,就是油盐不进,无论如何都不同意手术,非要等到9月20日才行。
9月18日早上,台州市中心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林慧敏在查房时再次对小陈进行劝说。但小陈仍然不听劝告,执意不肯手术。接着,妇产科主任张玲也代表科室到小陈床前进行劝说,但她无论如何说,小陈就是不同意立即手术,并签字表示:如果出现风险,后果自负!
直到下午4时许,小陈的肚子开始阵痛,情况越来越危急,产科无奈之下只好向医务处、总值班汇报。总值班与医患办主任立刻同保卫人员,带着摄像机赶到产科病房,郑重向小陈一家告知拖延手术的风险和手术必要性。小陈一家,这才终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最终同意手术。
18时许,小陈被推进了手术室。19时许,手术结束,胎儿与死神擦肩而过,平安降生。下了手术台的医生说:“还好产妇同意手术了,如果再拖下去,孩子缺氧时间久了,结果就严重了。
“高学历病人”不等同于好沟通
脐带先露是指产妇在临产宫缩后,胎儿下降的过程中使脐带受压,导致脐带血循环受阻,造成胎儿宫内缺氧,很容易发生胎儿宫内窒息和吸入性肺炎。根据统计结果,胎儿的脐带血循环断阻超过7分钟,胎儿死亡的可能性高达100%。
用通俗点的专业术语来说,这是一个急症,需要尽快手术,否则极为可能出现最坏的后果--胎儿窒息死亡。
很奇怪,9月17日入院起,整个医院的妇产科医护都在做这个病人的思想工作,但统统失败了。时间到了9月18日,新闻说,妇产科的产科副主任医师再到妇产科主任亲自出面劝说,病人依旧不为所动。精准点说,那就是医院全部妇产科权威专家都出动了,但这个病人依然不为所动。
媒体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一个细节,这个产妇还是大学学历,接受过高等教育。俨然之意是,为什么高学历人才也会选择不相信医生,不相信医疗,而是去相信什么“黄道吉日”生小孩,那不是拿自己和孩子的生命赌博吗?
看到这个细节,相信很多同行会笑了!什么鬼逻辑,高学历能够等于病人好沟通吗?很可能相反,越是高学历的人越是顽固不化,滴水不进,认为自己的认知没有问题,听不进医生的话。
说高学历的病人好沟通,说高学历的病人不迷信,说高学历的病人不糊涂,基本就是没有真正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过。
隔行如隔山,很多高学历人才把自己在别的行业建立的自信,也带到了医疗上来,才会有这种无畏的勇气拒绝执行医嘱。
医生在医学院上过医患沟通课程吗?
当然,出现这个现实的矛盾冲突,不能完全把责任推卸给病人的无知。理性的态度是,病人有病人的问题,医生也有医生的问题。
如何将这个紧急的医疗决策问题,准确及时地告诉给病人?这是一个非常需要沟通技巧和方法的事情。当这种信息传达不畅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病人不急但医护者急的怪现状。
我这样说不是抬杠,而是认为经过大量这种事件教训的洗礼,我们的医疗机构到医护者理应有更完善的沟通流程和沟通方法,应对这类难以沟通的病人,逐渐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就像这个新闻说,医生建议住院,建议做手术。整个医院的妇产科医护都在做这个病人的思想工作,但统统失败了。给我的感觉就是,显得不够强硬和专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