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CSCO丨赫捷院士:关注肿瘤大数据 聚焦恶性肿瘤规范诊疗与质量控制
2019年9月18~22日,第二十二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2019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学术年会在美丽的厦门召开,本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以“创新精准研究,探索智慧医疗”为主题,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汇集,聚焦肿瘤临床前沿,呈现一场饕餮学术盛宴。会议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郝捷院士以中国肿瘤规范诊疗与质量控制为主题进行了总结。
2016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健康基础。到2030年,实现全人类、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
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现状
我国癌症的发病情况不容乐观,国家癌症中心最新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癌症每年发病人数392.9万,发病率为285.83/10万。男性多于女性,城市地区多于农村地区。
中国癌症发病前十位,男性和女性不同,我国男性癌症发病前三位依次是肺癌、胃癌肝癌;女性癌症发病前三位依次是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同时,我国癌症死亡人数233.8万,死亡率170.05/10万,男性癌症死亡前三位依次是肺癌、肝癌、胃癌;女性癌症死亡前三位依次是肺癌、胃癌、肝癌。
建立质量防控体系助力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双降
国务院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专门把工作放在科研攻关,解决民生问题。李克强总理表示: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虽然癌症生存率从2003-2005年的30.9%提升至2015年统计的40.5%,但与欧美国家近70%的5年生存率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如何让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降低,除了政府机关要提高财力支持外,还要加强中国的防控体系的建设。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改委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了提高癌症诊疗水平的任务要求。该行动计划中包含了建立癌症防控体系、建立完善统一的登记制度、建立早诊早治体系和加强财政防控咨询的宣传等。
整个质量防控体系的建立需要卫生行政机构、专业机构、行业协会等多方参与。比如以CSCO为代表的专业学会参与指南的撰写,不仅撰稿相对规范,也对质量控制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2016年,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6)7号),就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工作提出要求:
1. 积极推行“单病种、多学科”诊疗;
2. 严格落实肿瘤相关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实施规范化诊疗;
3. 发挥肿瘤质控中心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加强质量控制和督导检查;
4. 适时遴选肿瘤规范化诊疗示范医院。
当前肿瘤防控的工作方向
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在3月8日两会“部长通道”上指出:在全国县以上医疗机构建立癌症登记报告制度;推广癌症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坚持预防为主,扩大健康科普宣传;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癌症防控体系;保证药品供应;加强科技攻关,提高科研水平。
国家癌症中心的建立和任务
牵头制定修订常见肿瘤诊疗规范、指南和临床路径;统一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质控指标和标准;构建和完善质控信息平台、促进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收集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肿瘤相关诊治信息,并及时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定期出具全国肿瘤规范化诊治质控报告(年度质量报告)。全国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
2018年由医政医管局牵头对我国登记肿瘤科的三级综合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进行了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其目的是为了掌握我国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加强规范化诊疗管理,促进合理用药,为制定抗肿瘤药物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抗肿瘤药物大数据平台的应用
统计抗肿瘤药物整体使用情况、整合抗肿瘤药物分布地图。对肿瘤患者的就诊情况、治疗费用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大数据对抗肿瘤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从而对肿瘤诊疗规范进行整体质量控制。
希望通过推进恶性肿瘤规范诊疗与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努力在2025年实现5年生存率43%,2030年实现46%。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