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抢患者” 国家卫健委布局房颤医疗网络

2019
09/11

+
分享
评论
李雅琼(整理) / 健康界
A-
A+
分病种的分级诊疗方案蓄势而发。

2004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30-85岁人群中房颤患病率为0.65%,在8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高达7.5%。而科学的分级诊疗有利于提高房颤治疗的整体水平,对保障患者健康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分病种的分级诊疗方案蓄势而发。

9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心房颤动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下称《方案》),重点说明了房颤分级诊疗路径、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等内容。

目前,我国房颤规范化治疗率低,区域协同诊疗体系尚未建立。此次针对房颤进行的分级诊疗改革,目的是引导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协同作用,规范房颤患者临床诊疗行为,加强对房颤患者全程管理,改善房颤患者预后。

如何进行分诊?

分级诊疗是缓解基层诊疗量下降、大医院人满为患等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具体到房颤的诊疗,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以及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要如何分工?

《方案》指出,三级医院主要为有严重基础疾病及严重并发症、手术适应证的房颤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将病情稳定者转至下级医院;

二级医院主要为病情稳定者提供治疗、康复、随访等全程管理服务,对有严重并发症、手术适应证者,转诊至三级医疗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开展房颤防治宣教、初步识别、接续治疗、康复和随访。

房颤分级诊疗路径

何为双向转诊标准?

哪些病人应该上转?哪些病人适合由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为避免各医院之间出现“抢病人”的情况,《方案》就房颤分级诊疗标准做出规定。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标准为:

(1)社区初诊或疑似房颤的患者。

(2)既往病情稳定,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应及时转至二级以上医院救治:

①基础疾病加重,经治疗不能缓解;

②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血流动力学紊乱、血栓栓塞、抗凝出血情况、心力衰竭等。

(3)对具有中医药治疗需求的房颤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当转诊:

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提供房颤中医辨证治疗服务时;

②经中医药治疗疗效不佳者。

2.二级医院上转至三级医院的标准为:

(1)急性房颤,伴有血流动力学紊乱者。

(2)基础疾病重症者。

(3)出现严重并发症者。

(4)符合介入诊疗和手术适应证者,包括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外科治疗等。

(5)有中医药治疗需求,经中医药治疗疗效不佳者。

3.三级医院下转至二级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为:

(1)病情稳定。

(2)治疗方案已明确,需常规治疗和长期随访。

(3)诊断明确的,可进行临终姑息治疗的终末期患者。

4.二级医院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为:

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确定,并发症控制良好,需常规治疗、康复和长期随访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国家卫健委,房颤医疗,布局,房颤,医院,诊疗,方案,基层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