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耕互联网医院专业化管理
2014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与省内数十家连锁药店,共同组成的国内首家网络医院,开启了互联网医院的探索模式。2015年乌镇互联网医院揭牌进入实际运营,互联网医疗逐渐成为一个的热点问题。随着近年来国家一系列互联网医疗政策的落地,这个领域受到各方力量的高度关注,投资也再不断加大,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国互联网医院数量约有170家。
结合国家政策,各地也在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步伐,一批互联网医院牌照陆续发放,越来越的公立医院开始建设互联网医院。业内人士也普遍看好互联网医院,特别是随着处方药监管手段的完善,允许互联网医院处方药流转政策会逐步放开,以及线上诊疗行为也将列入医保报销范围,互联网医院的盈利模式越来越清晰,互联网医院必将会跨入发展的快车道。
但是,在互联网医院的经营层面,却与互联网医院的风生水起形成了巨大反差,大多数依然盈利艰难,从健康界智库《2019互联网医院发展研究报告》的分析看,互联网医院仅7.14%实现了盈利,92.86%的互联网医院都处于亏损状态,互联网企业多是依托PE/VC来支撑互联网医院业务。
造成这种局面有多种因素:一些互联网医院商业模式不清晰,寻医问药、医患沟通等轻问诊等业务,难以形成线上支付;有些布局了线下业务,资产重、成本开支大。另外,线上诊疗和非处方药品的客单量小,客单金额小,整体线上服务的支付能力还偏弱。
除了这些因素外,还有十分关键的因素是互联网医院的经营管理人员多数为互联网或电商出身,从事医疗行业的专业人才比较少,对医疗行业的认知能力和操盘能力弱,缺乏医疗行业的营收、保持和增收模式的深入理解,经营管理思路不清晰。
人员流动性大也是互联网医院的突出问题,不少的管理层频繁更换,运营策略延续性和执行难以保证,布局的产品线往往显得凌乱。互联网医院的员工或线下的医务人员,则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没有开发和运营的决策权,造成运营管理与实际服务脱节。
互联网医院趋势很好但经营惨淡,这种困境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从业人员,都希望能够迅速改变,促进这个领域的规范发展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医疗费用,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的现实需求。
抓住互联网医院的核心资源
2018年9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对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管理和远程医疗服务提出了管理规范。文件提到,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由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提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