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立医疗机构困惑辣么多 如何破解?
近年来,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在规模、数量和服务量上,均呈现快速发展势头。2019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改委、国家医保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出加大政府支持社会办医力度等一批扶持措施,被外界看作是社会办医的重大利好。
然而,社会办医的"玻璃门"犹存,如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成为包括行业协会在内诸多机构需要直面的问题。7月3日,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举办学习贯彻《意见》研讨会。在会上,从业者提出诸多建议,所表现出来的信心,更是让与会者感受到不断下发的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政策,正在帮助行业扫除前行道路上的障碍。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与公立医院"一视同仁"这件事上,非公立医疗机构未来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正如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所说,从2009年新一轮医改以来,多部门发布有关引导支持、鼓励加快社会办医持续健康发展的文件有50多个。如今非公立医疗机构占比达到65%,但是诊疗量仅占20%,因此要让《意见》尽快落地,才能切实保障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如何推动社会办医由量变到质变,是行业所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竞争
"非公立医院不要跟公立医院抢病人,不要做公立医院做得强的方面,否则跟公立医院抢只有一条路,就是死路。"深圳龙城康复医院董事长杨丽怀一席话,显得颇为悲观。因此她强调,非公立医疗医院要与公立医院差异化发展。
有与会者认为,政府在向基层医疗机构购买服务时不应将非公立机构排除在外,否则"公与私"很难形成竞争关系,当然这需要后续配套细则的跟进。
关键词:医保
毫无疑问,对于大多数非公立医疗机构来说,其发展中所遇到的最大难题仍然是基本医保。南京明基医院院长季大玺所描绘的景象很能说明问题:江苏一家民营医院开业半年总共收治3个病人,因为病人一旦知道这家医院没有医保,便会摇头走开。
事实上,即使已经被纳入基本医保,很多病人仍然无法在非公立医疗机构中安心看病。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副院长徐向英提到,其所在医院中外地患者超过90%,但是很多省份的异地报销范围,仅限定在北京某几家医院。徐向英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细则,让患者受益。
"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所服务的对象都是病人,不能因为病人选择了不同的机构,花费就不一样。"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王广发说。
与会者认为,呼吁多年的"一视同仁"首先应该在基本医保的执行上,真正"落地",让非公立医疗机构不再感觉自己被区别对待。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
非公立医疗机构抱团取暖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撑。《意见》在这方面有相当明确的表述:支持社会办医之间通过"互联网+"开展跨区域医疗协作,与医联体开展横向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微医华佗云CEO倪荣曾任浙江省卫生厅卫生信息中心主任,对于"互联网+医疗健康"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他建议,要把社会办医力量的信息系统平台纳入到区域的健康信息平台,让资源共享,打破公立医院的数据围墙。"在信息系统平台上,公立医院的所有资源都不愿意开放给非公立医疗机构,导致信息不对称。"倪荣说,"互联网+医疗健康"是政策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大家要对此高度重视。
关键词:自律
如今,社会办医正在遭遇"成长烦恼"--多而不强。人才短缺、管理不规范、过度医疗甚至欺诈骗保行为时常见诸媒体,社会办医一度失去公信力。社会办医走入良性发展轨道还需要迈过多道坎,政策加快"落地"同时,亟待加强行业自律和环境净化。
与会者对行业自律这一话题在会上达成共识。海南省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秘书长沈建伟说,非公立医疗机构要自律,要勇于牺牲和节制,而且要有良心。
华润医疗集团副总裁吴新春则认为,政府和协会要加大对社会办医的监管和服务力度,组织信用体系建设,落实相应责任。协会和医院更要自律,这是如今迫切需要行业认真对待的内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