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随机应变,竟是实现理想型医疗的障碍?!
什么是理想型患者医疗照护?如何为医疗行业设定理想型患者照护的目标方向?
《因时而变》一书告诉了我们方法:其实,只需想想你要为所爱之人做些什么即可。
首先,当你带孩子看病时,你的要求其实并不多,你只想满足孩子的诊疗需要。这种需要不多也不少,仅仅是你的孩子当下所需。
其次,人人均为独特个体。因此,你的孩子需要量身定制一个属于其个人的照护模式,并指定为满足其当时所需。
再次,鉴于医疗行业的不可预知性,当你的孩子病情出现变化时,相关治疗和活动也应立即做出响应和变化。
当然,“不要造成伤害”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早已成为医疗行业的标准。因此,你理所当然地期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身心安全的医疗照护。
最后,没人想要浪费。所以,你的孩子所得到的全部照护不应产生任何资源浪费现象。所谓浪费不仅指物料或财务资源的浪费,还指时间、精力、能源、智能及人员等其他宝贵资源的浪费。
在医疗行业,这个战略方向便是实现理想型患者照护。该照护模式意味着:切实满足患者需求,为其量身定制,并提供即时、安全的照护,且消除任何浪费。
然而,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总会有一些路障阻碍我们前行,我们必须及时发现、及时清除!
障碍一:语义不明
语义不明不同于含混不清。后者仅指意思不清晰,而前者则意味着在标准定义间进行难以确定的选择。
在所有复杂、动态且不可预知的工作中,语义不明常常会伴生而来。
想一想,在你的机构里,有多少书面政策、程序及协议拥有多种解释?不妨测试一下。
首先,请选择某个“标准流程”(比如入院、出院、给药、患者转院等)。然后,请召集知识渊博的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组成一个小组,并附上医院的政策和程序手册,要求他们对流程进行描述或绘制图表。最后,实时观察其处置患者的实际流程。
根据经验,小组通常会支持与书面政策不太相符的流程。而且,人们所观察到的实际工作与该流程往往大相径庭。语义不明的流程其实就是没有流程!
解决这一流程变异的传统方式是:通过设定完美的标准来消除语义不明。通常情况下,这项工作是由一些可以调查或整理行业最佳标准的专家来推动的,但也可以通过购买相关技术,迫使工作人员遵循特定的路径和方法。
丰田的自适应改进模式则摒弃了这些,采取了一种非常规的方法:当语义不明造成问题时,对其进行识别,向指定人员(一线领导者)发出信号,随后,团队会投入必要的资源寻找长短期解决方案。
在这种模式下,人们不再需要通过召开相关会议、制定相关政策或进驻专门工作组来解决问题。当语义不明引发问题时,工作人员只需发出信号,找到问题根源并执行一个经过验证的解决方案即可。同时,语义不明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障碍二:想当然
人人都会有想当然的时候,管理层做出的很多决策都是建立在想当然的基础上的。管理人员汇集现有的最佳数据,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或做出决定。但是,这些决定对于这个复杂、动态又不可预知的医疗环境到底了解多少?
事实上,这些数据最有可能是无效的。绝对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被作为“基准”的数据与这所医院当前的状况相关。对此,丰田会说:眼见为实。其他均为想当然。
《因时而变》作者约翰·肯纳基曾在接受丰田生产方式培训时,总是不可避免地被问及:“你是如何知道这起事件的?”如果他回答“是别人告诉我的”,或者“这是系统运行的方式”,那么,他总会被报以一句“亲自看看去,还要亲眼看到”的警告。
将关注点从“公认的”工作变为观察到的工作,可以消除想当然的想法。自适应改进模式不会基于聚合数据和员工的报告来创建解决方案,工作人员会采用直接观察得来的信息,在工作现场实时解决问题。
直接观察是不可替代的。
障碍三:变通
变通在医疗行业十分盛行。事实上,医院也非常欣赏那些善于随机应变的员工。
对于这个对话,不知你熟不熟悉:“那个玛丽,她是最棒的护士。她总能查找病历,获取我忘了的许可,处理遗漏的全血细胞计数,查找X线片,给器械卡纠错,帮我找麻醉师,帮我找出下一个病例等等。”
所有这些变通办法,不过是在掩饰基本系统的故障,而这些故障总有一天会演变为大问题——“警讯事件”或者更严重。
琼斯护士正忙着换床单,她的工作稍有拖沓,她撤掉302病房的床单,然后去衣橱取用新床单——但衣橱里没有新床单。她看了看手表,深深叹了口气,然后咂了下嘴。她知道应该打电话给后勤部索要新床单,不过,靠自己来解决问题会更快一些。她很快走到相邻的科室,来到衣橱前,取了一堆床单和枕套——这些足够302病房用了。大功告成!
尽管你永远不会将上述情况视为警讯事件,但它却基本属于该类事件。
此事件的症结在于:琼斯护士不仅采取的是一阶方案,她还给相邻科室带来后续问题,该科室会早于预期地出现床单短缺问题,而且很可能在预定的重新进货日期之前便会出现。那么,你认为,紧要时刻,该科室的某人将在哪里找到必要用品?
变通之法让患者尽快得其所需,却并不深入探究问题根源。医院工作人员每天都要“解决”床单紧缺问题,而这恰恰是个问题!
自适应改进模式认为,所谓变通之法,就是人们为满足患者需要而辛苦工作,却并未采取简单的二阶法解决问题。
障碍四:折中
管理层常常会采用折中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的过程中,人们所采取的行动或制定的政策最终都会增加成本。很多时候,成本控制措施会导致裁员、质量下降或提供服务的范围相应缩小。
约翰·肯纳基在太平洋西北部一家医疗集团任高管时,有过不少类似经历。
当时公司为进行机构重组大面积裁员,不得不解雇了一名任职于社会服务部的高级经理,原因是她拒绝削减本部门人员。几周后一天的凌晨三点,约翰·肯纳基在急诊科遇到一个有关社会公益服务的棘手问题,因为他既无资源又不懂技巧,结果影响了一名患者的诊疗流程并导致患者不必要的住院。约翰·肯纳基的一整晚也被毁掉,接下来的一天不得不推迟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手术。最后,当然没能尽善尽美地满足这名患者的公益服务需求。
在一个麻烦不断的系统中,这显然是一起无法识别的警讯事件。
医疗行业天生便具有复杂、动态及不可预知等特点,最好的预期性努力往往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有太多时候,当我们试图控制成本时,却牺牲了质量、安全或成果;而为了增加安全性,我们有时又会使工作更趋复杂化。我们虽然提高了质量,却经常以付出更高成本为代价,这些都是折中之法。
自适应改进则建立起一套有效机制,在实现高质、高效和低成本的同时,无须牺牲最具价值的资产,即人员及其知识和创造力。其实,要达成理想型患者照护不需要增加更多护士。我们需要做的是,让护士们拥有更多知识、创造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减少其行政事务,同时摒弃一阶解决方案。
在工作过程中进行知识管理和处理问题,正是护士和管理人员的共同期盼,患者也希望护士能有更多时间关注他们。此时,这些护士不是在救治患者,而是在救治系统!
要想实现理想型患者照护,就必须清除语义不明、想当然、变通及折中这些障碍。
而最可靠的清除方法便是通过尽可能频繁的解决问题的试验,培养每名员工的技能、知识、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恰恰也是自适应改进模式的精髓之一!
本文整编自健康界新书《因时而变:引领医疗行业应对充满挑战的时代》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