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张洪义:10年后死亡率仅次于肺癌 胰腺癌真没法治了吗?

原创 2019-06-05 21:45 陶美皊 / 健康界

良好的心态是战胜疾病的良药。

说起胰腺癌,很多人都会谈之色变,因为胰腺癌是世界上最为致命的癌症之一。尽管胰腺癌在所有癌症中仅占3%的比例,但五年生存率还不到5%,故有“癌中之王”之称。

据2018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胰腺癌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胰腺癌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分别为9.5万和8.5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第10位和第6位,胰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之比为1:0.89。美国流行病学数据预计,2030年胰腺癌在全球死亡率将位居第二位,仅次于肺癌,成为名符其实的癌中之王。

面对如此凶残的胰腺癌,患者该如何及时应对,并争取最大的生存希望?北京天坛医院普外科主任张洪义教授从医20多年,对肝胆胰、胃肠等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带领我们来正视胰腺癌!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年轻患者逐年增加 预防是关键

曾经一度被认为是老年人才会得的胰腺癌,现在发病率却逐年上升,并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我见过最年轻的胰腺癌患者只有十几岁。过去胰腺癌患者多发于六七十岁的老人,如今各个年龄段的都有,而且往年轻化发展。”张洪义分析,因为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像CT、核磁、PET-CT、ERCP、MRCP、三维成像等检查技术越来越先进,所以肿瘤能更早的被发现。

另外,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胰腺癌患者越来越年轻化的几个诱因,如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熬夜、工作压力大等。

近年来,有调查报告显示,II型糖尿病和胰腺炎人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张洪义建议,这类人群应定期进行胰腺的影像学、生化以及一些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来预防进一步演化为胰腺癌的可能性。另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模式也是预防胰腺癌的重要方式,如忌烟限酒、少吃甜食及高脂食物、规律运动等。

为何五年生存率较低

虽然胰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但是五年生存率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张洪义认为主要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1.胰腺的位置比较特殊,肠细胞上静脉、肠细胞上动脉、门静脉、脾静脉、肝动脉以及下腔静脉正好包围着它,使得早期的常规体检不容易发现胰腺病变。另外,胰腺癌细胞容易侵犯到周围的动脉、淋巴和神经,如果侵犯到血管,癌细胞就比较容易转移。一旦发生转移,治愈率就会较低。

2.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体现在血管性治疗上,通过外科、介入、化疗、靶向治疗及综合治疗等方法才能总体提高恶性肿瘤的生存率。虽然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提高了,但是针对胰腺癌敏感的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较少,有效的治疗方法比较局限,这也是导致胰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不高的一个原因。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什么治疗方式更有效

“在胰腺癌早期,如果没有出现血管损害,没有发生周围转移,比较好的治疗方式是以手术切除为主;如果周围发生转移,出现黄疸或者梗阻,需要根据患者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张洪义说,天坛医院普外科提倡肝胆胰等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案,不但要进行手术切除,还要进行围手术期的处理,包括引流、降期、靶向治疗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精准外科的理念和范式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普遍推崇和响应,并已渗透至多个专科,胰腺癌的治疗也不例外。

所谓精准外科理念,张洪义指出,就是利用现代化的仪器更加精准的进行诊断,进而精准的完成手术,其中,与手术相关的影像、麻醉、护理及术后处理方式都包含在精准外科理念之中。“像我今天做的胆囊癌的手术,癌细胞已侵犯到横结肠、十二指肠。如果用传统治疗方式不一定能解决它,但是通过精准外科技术就能使一些不能切除的切除掉,一些残留的癌细胞尽量少量残留,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状态。”

如今,MDT已发展成为中晚期胰腺癌最适宜的诊疗模式。MDT不仅强调多学科团队的协作,而且还强调个性化治疗。“如果胰腺癌患者还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心脏病等问题,这时就需要多学科团队共同会诊,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另外,术前的围手术期处理,以及术后的精准医学治疗和辅助治疗都贯穿在胰腺癌治疗当中。所以MDT团队对胰腺癌的诊治非常重要。”张洪义如是说。

如何与患者沟通病情

很多名人因胰腺癌而去世,香港演员沈殿霞、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苹果之父乔布斯等人都难逃此癌魔爪。面对号称“癌中之王”的胰腺癌,患者的反应往往过于极端,认为只有“死路一条”,不治也罢。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据国内媒体报道,有的胰腺癌患者在治疗后都已生活了20年。

“与患者沟通时,我们会告诉他胰腺癌是可控的,也是可治的,如果是在早期也是可以治愈的。”张洪义表示,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治疗方式。对于早期胰腺癌患者,我们会鼓励他要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积极治疗;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我们也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觉得,保持乐观的态度和无畏的战胜肿瘤的信心非常重要。好多晚期癌症患者都不去过度治疗,而是用心理疗法改善自己的状态,这种方式也是可以提倡的。”张洪义如是说。

后记

翻看张教授的微信朋友圈,笔者发现他是一个既热爱工作,又热爱生活,还懂得感恩的一个人。

张教授曾在朋友圈里转发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90岁的老人,被确诊癌症后拒绝了治疗,而是选择去看看世界。他的转发语是“和我想的一样”。

估计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设想:如果将来不幸得了不治之症,我会怎么办?笔者也不例外。

或许是常年跟患者接触的原因,张教授对癌症也有着自己的一番理解,“医生对患者‘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但是医生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不是神。随遇而安也不失为一种态度,至于能不能治愈,那就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吧。”

【专家简介】

张洪义,男,博士,博士导师,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普通外科主任。

目前为中国科技部973国家重点课题评审专家库成员,国家肿瘤联盟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肝胆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九、十届全军肝胆外科专业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肝脏常务委员、北京介入医师协会常务委员、吴阶平基金会肿瘤微创介入治疗组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医生杂志副主编,解放军总医院、安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导师。

先后开展了原位肝脏、胰腺癌的各种疑难手术、肝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肝脏中叶切除。腹腔镜肝切除、腹腔镜胃切除、低位直肠癌手术等具有国内领先技术的手术,提出并建立了原发性肝癌精准序贯治疗理论体系。拥有军队“十一五、十二五重大研究专项”等课题8项;省部级奖8项,其中高等级二等奖4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胰腺癌,张洪义,肺癌,患者,外科,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