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法”迥异!医联体这盘棋大医院要怎么下 | 博鳌·健康界峰会

2019
04/28

+
分享
评论
杨瑞静 / 健康界
A-
A+
大咖齐聚,就各家医联体建设经验交流分享。

看病难、看病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很多人的答案是医疗资源不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办公室主任林辉不以为然。“真正的原因,应该是医疗服务体系的结构性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医疗浪费。”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而“大病到大医院,小病到社区解决”是医改提出的目标,作为实现手段,医联体建设正被寄予厚望。

在医联体建设中,各医院“打法”迥异,实现路径不一。4月27日下午,2019年博鳌·健康界峰会“改善医疗服务:医联体新征途”主题论坛上,大咖齐聚,就各家医联体建设经验交流分享。

主持嘉宾: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于家傲(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夏家红(右)

抓科室:创新联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陈正英

“我们不是要提高自己的影响力,而是希望真正提高帮扶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陈正英这样介绍该院医联体建设的初衷。

沿着初衷,该院围绕医联体做出多项探索,其中科联体模式,成为众多亮点之一。

科联体,即通过科室融合促进学科飞速发展。在该模式下,该院下派科主任入驻帮扶医院科室,在科主任的谋划下,让帮扶医院学科真正发展。

在多年探索实践中,陈正英总结出一套医联体建设“秘诀”。

一是要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科联体、导师制(即师傅带徒弟)等模式,因地制宜帮助帮扶医院人才发展。

二是加强文化建设。“技术好植入,文化难复制。”陈正英提到,从文化认可,到打造形似、神似医院文化,该院帮助医联体成员单位建立“正向文化”“归属感”等员工核心价值观。

三是树立国家意识,小家服从大家。

四是融入创新的思想,实施精准帮扶和人性化医联体。

抓人才:留在基层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医联体探索要追溯至十年前。2009年,该院实施“卫生强基工程”,与几家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及技术合作关系。2011年,该院正式将发展合作医院确定为医院重大发展战略。此后几年,该院如火如荼地投入医联体建设中。目前为止,该院合作医院已达到110家,覆盖15个地市。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党委副书记徐民

据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党委副书记徐民介绍,该院医联体建设以管理、技术、人才、信息和文化为切入点。细数5个切入点,唯独并不见经济方面内容。“我们希望通过医联体建设,接收更多疑难杂症患者,从而提升本院影响力。”

而这此过程中如何让基层医疗机构留住人才?该院的布局逻辑是,打造“准研究生”培养平台。

在此平台上,该院博导亲自带教,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孔子学院建设热潮,2017年该院挂牌全国第1000家孔子学堂,联合98家合作医院成立孔子学堂医院联盟,构建人文医院建设交流平台,使合作医院既“连体”又“连心”。

抓质量:价值导向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黄刚

纵观各医院医联体建设历程,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黄刚总结为被动政治帮扶、主动真亲帮扶再到价值品质帮扶三个阶段。“目前我们医院正处在第二和第三阶段中间。”

在往价值品质帮扶前进的道路上,该院一直思考的是,如何将规模导向医疗转变为价值导向医疗。

为实现这一转变,该院实施价值导向型医疗的3个步骤。

一是组建多学科团队,设定为患者提高医疗服务价值的共同目标和相应策略,定义最重要的疗效指标。

二是围绕患者医疗状况,进行多学科协作的医疗照护,分配患者人均成本,提升服务职能成效。

三是衡量医疗效果和医疗费用,并将相关数据资本额与未采用价值导向型的医疗实践进行两相比较,进行价值导向型模式的体制化。

在黄刚看来,价值医疗3个核心内容应该包括医疗服务可及性、健康结果和满意度或患者体验。

抓服务:暖心医疗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医联体办公室主任赵莹

大医院在分级诊疗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医联体办公室主任赵莹开门见山,直言:“这场改革注定是供给侧改革,大医院应该舍小我,得大我。”

2009年,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就着手推进医联体建设,赵莹将该院医联体经验总结为4个字:让、流、快、暖。让,即让利于他,让利于医生、患者和基层;留,即基层首诊,将患者留在基层;快,即为患者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暖,即为患者提供暖心服务。

“异地转诊就医不易,有部分基层患者根本不会使用院内信息化设施。”赵莹提到,从基层上转的患者,走到大医院经常“摸不到头脑”。为解决这一问题,该院设常驻联络员--30余家医联体协作医院在该院派人常驻,为当地双向转诊患者提供服务。

在多年实践探索后,医联体建设为医院带来的好处也显而易见。手术量增加66%、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基层医院转诊率降低10%……用一句话来说,“科室、医院和患者满意度都在提升。”

抓效率:创新技术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洪流中,医疗服务体系的变革也被裹挟其中。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究竟能为医院带来什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智慧医院建设经验,或许能给各大医院带来思考。

2014年,该院正式上线邵医(纳里)健康云平台,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打通服务基层患者、医生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区域医疗均等化水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办公室主任林辉

“只要是互联网医院,它就一定是开放的。”除了互联网医院自带的开放性,据林辉介绍,云平台同时拥有整合性、共享性和协作性。

在云平台上,该院构建四个服务端口:医生端、患者端、第三方机构和运营管理平台。“通过四个端口,构建连续、闭环的医疗服务。”

据了解,云平台三个基本功能分别为:远程咨询和问诊,支持医生电话沟通和网络沟通、约挂号和现上支付。

在创新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医生终将被AI取代”的说法甚嚣尘上。但在林辉看来,人工智能其实是医生的一块垫脚石,让普通医生快速达到顶级医生水平。“唯有不断学习,超越机器,让机器为我所用。”

这些精彩观点,不容错过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院长王前:如何更好地推进医联体?首先是找定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在对比分析医联体四大模式后,确定组建专科联盟。

其次,医联体建设中,大医院如何避免跑马圈地?这和医院的顶层设计有关,从顶层设计上,医联体建设应该打造共赢的生态圈,让生态圈内的都能共生。

再次,医院对医联体建设进行考评,主要考核各医院医疗服务环节是否达到同质化。

最后,医院要在政策的引导下,承担起应有的使命。

宁波市第一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阮列敏:医联体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医生的能力。宁波市第一医院的做法,是在每家医联体社区服务中心下派2位专家,由专家为当地医生提供培训。

2014年,宁波“云医院”项目启动,超越传统模式的诊疗服务形态建立。“云医院”利用信息化技术,使得有限医疗资源被合理使用。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军政:“看病烦”正成为患者就医最大问题。自2016年开始,浙江省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举措,解决的就是“看病烦”。目前为止,浙江省已经把“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方法延伸到医疗服务各个领域。

具体来看,县级医院主要打造的是医共体。县域医共体,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通过管理、技术和服务下沉,让资源共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医联体,健康界,博鳌,医院,医疗,基层,患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