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龙化成发布上市后首份年报 增速放缓 将打造大分子平台
4月19日,仅次于药明康德的国内CRO龙头康龙化成披露上市后首份年报。
报告显示,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08亿元,同比增长26.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46.94%。
或伴随规模的扩大,相比前几年,康龙化成业绩的增速有所放缓。
此前的2014年至2017年,康龙化成营收从7.9亿上升至22.94亿,归母净利润从0.21亿上升到至2.31亿,复合增速分别达到42.67%和122.40%。
从实验室化学向全产业链延伸
从业务结构来看,康龙化成营业收入包括“实验室服务”、“CMC(Chemistry, Manufacture and Control,化学和制剂工艺开发及生产)”和“临床研究服务”。
康龙化成的实验室服务主要包括实验室化学、体外生物科学以及体内生物科学。其中,实验室化学是药物研发的核心和发展基石,同时也是康龙化成业务发展的起点。
康龙化成的CMC服务主要为在药物开发阶段向制药企业提供化学、制剂工艺开发及小批量生产等服务,目前已覆盖多个客户临床I期、临床II期药物、临床III期药物开发阶段的工艺研发及生产需求。
此外,公司的临床研究服务包括早期临床试验和放射性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两部分。
“实验室服务”作为康龙化成的起家业务,目前仍占据其半壁江山。
2018年,“实验室服务”营业收入19亿,营收占比为65.6%;“CMC”营业收入为6.5亿,营收占比为22.4%;“临床研究服务”营业收入为3.5亿,营收占比为12%。
从利润贡献角度看,亦是“实验室服务”的毛利贡献最大。
2018年,企业综合毛利率为32.5%,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 “实验室服务”、“CMC”、“临床研究服务”毛利率分别为37.2%、21.8%、25.3%。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三大业务中,“临床研究服务”收入同比增长达54.33%,大大高于公司整体收入增速;同时,该业务毛利率大幅提升9.99个百分点,成为公司业绩重要的增量驱动业务。
在这部分业务中,康龙化成位于美国的临床中心已于2018年初取得放射性同位素使用许可证,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放射性同位素化合物合成-临床-分析”一体化平台。截至2018年底,公司已成功完成6个“放射性同位素化合物合成-临床-分析”的一体化项目。
公司年报还显示,药物发现阶段的体内外生物科学83%的收入来源于与实验室化学的协同效应,77%的CMC收入来源于与药物发现(实验室化学和生物科学)的协同效应,安评试验中有60%的API工作由公司CMC部门完成。
康龙化成业务起步于实验室化学,随后业务领域向综合药物发现和药物开发拓展,逐渐覆盖先导化合物筛选和优化、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安全评价、药物临床以及CMC服务等各个领域。
康龙化成表示,由于公司掌握核心的实验室化学技术和客户资源,更有利于巩固前期培养的客户,也便于和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未来公司业务收入将随着客户后期药物开发阶段的更大投入而快速增长。
最新的业务拓展将拓至生物科学领域。
公司表示,未来计划将生物科学业务打造为实验室服务的下一个业务亮点。依托公司前期积累的大分子早期研发经验,公司计划于2019年正式着手大分子研发服务平台的建设,逐步培育大分子的研发服务能力。
国内业务比重有所扩大
产业链延伸之外,不同地区的业务比重也有所变化。
此前数年,康龙化成接连收购了康龙(英国)、康龙(美国)分析技术、康龙(美国)临床服务等多家境外公司,整合了默沙东位于英国Hoddesdon的资产,公司的客户也主要位于欧美。
但在最新年报中,公司表示,随着中国药品上市持有人制度的实施以及大量生物研发公司的兴起,国内药物研发行业受政策调整的影响已经开始由仿制药研发向新药研发转变,CMC国内市场不断增大。
为加快公司在国内临床研发CRO业务的战略布局,康龙化成于2018年参股南京思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后者是通过全资子公司希麦迪从事药物临床研发服务的CRO企业。
数据显示,2018年,康龙化成的国内业务占比为10.24%,此前的2015年至2017年,公司中国大陆的业务由4.14%增长至8.89%。
其中,实验室服务增长显著。公司透露,2018年实验室服务中国地区客户数量为279家,较2017年增加了100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