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深圳医管中心退场背后
在深圳市最新的机构改革方案中,深圳医管中心已不再是独立的“存在”,此时距医管中心的6岁“生日”只不足4个月。
2019年1月10日,深圳市正式对外发布《深圳市机构改革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显示,深圳医管中心的行政职能被整合至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很快,深圳医管中心官方微信被迁移至“深圳卫健委”官方微信,其官方微博也已于1月28日之后停更。
深圳医管中心于2013年5月9日正式挂牌成立。从当初被寄予厚望,到如今几无声息的黯然离场,深圳医管中心的退出,不只是一家行政机构的“生死存亡”,还折射出当下国内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路径的曲折实践。
从“一站式整合”到“多了个婆婆”
“感觉终于少了一个婆婆。”谈到深圳医管中心的行政职能被整合进卫健委,深圳当地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副院长如此向健康界表示。他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地公立医院管理者的心声。
“婆婆”是怎么多出来的?这肯定不是成立医管中心的初衷,其本意恰恰是为了结束此前政府对公立医院管理“九龙治水”的混乱格局。
对此,深圳市卫健委主任、时任深圳医管中心主任的罗乐宣在中心成立之初曾明确回应,以前公立医院有多个“婆婆”,医管中心成立之后,相关职能被整合到一个部门,其目的就是为了要让院长少跑腿。
“他们确实非常努力!”上述那位副院长十分肯定深圳医管中心在过去几年的勤恳工作。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医管中心对直属公立医院开展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运行绩效督导考核,这涉及医院质量和管理、创新发展、信息化建设、便民服务、成本效益、公众评价等多个维度。
但另一方面,医管中心也给院长们带来了困扰。“就像大家长一样,管得多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位副院长说,典型的一个问题是医管中心成立之后,出现了太多的会议和重复的任务安排,“让管理者们疲于奔命”。
而从《深圳市市属公立医院运行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来看,事实也的确如此。按照《办法》,深圳各公立医院几乎事无巨细的均要向医管中心请示:从深圳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请假、休假、离开深圳以及出国境等这类行政事务,到人事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这类政策的制定,再到政府投资项目和集中招标采购计划,甲、乙类大型医院设备的购置事项这类涉及真金白银的具体行动……不一而足。
多年实践下来,院长们最初的担心还是出现了:与卫健部门平级的医管中心,并没有真正实现各项职能的一站式管理,而在具体的管理策略上,用劲又没有“用对”。这等于,在最初的基础上,他们又多了一个“婆婆”。
如今,深圳医管中心的行政职能被合并至卫健委,但在医院管理者看来“感觉对公立医院运行影响不大”。合并之后,其主要职能仍然存在,只是一些重复、琐碎的事项被精简了。
深圳模式是如何确定的?
事实上,行业内对于如何落实公立医院的管办分离,一直都存在不同的意见。曾担任深圳医管中心综合部部长的李创,在中心成立之初就向媒体透露,对于医管中心是否要与卫生行政部门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在医管中心成立前是政府各相关部门所争论的焦点。
为此,在正式成立医管中心前的三年里,深圳市曾考察了当时所有成立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的城市,才最终定下了医管中心与卫健委是“平行关系”的方案。
而对于二者之间的职能划分,曾担任深圳医管中心副主任的林汉城在公开会议上曾清晰描述:原深圳市卫计委主要负责医疗行业的规划、标准、准入与监管,而医管中心则负责市属公立医院的举办、运营、管理和评价。
健康界梳理“深圳政府在线”官方报道发现,六年间,深圳医管中心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引进医疗资源(与国内外医学院校合建医疗机构、与国内外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等)、提升学科水平(推动“三名工程”)、建设信息系统(公立医院管理系统与居民健康服务系统)、考核公立医院、开展实地调研等方面。
然而,令深圳决策者当初没想到的是,他们曾广泛调研中的一些城市,专门的医管部门,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