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
点击查看

当病人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除了主刀医生在“备战”外,早已有一个重要人物冲在了“战斗”前线——麻醉医师。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被定为中国麻醉周。今年的主题是“敬畏生命,关注麻醉”。你真的了解麻醉医师吗?你知道他们都在用哪些好玩的“跨界”方式,向你科普医学知识吗?瞧,不会XXX的XXX不是好麻醉医师!(图片来源:东方IC)

近日,一段PANAMA视频火爆医疗圈。销魂的舞姿、幽默的剧情,洗脑的音乐,拉近了公众与麻醉医师的距离。视频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医护们自编自导自演。视频导演、中山一院麻醉科教授冯霞希望通过拍摄让社会看到,在强大工作压力下的麻醉医师,还拥有着健康乐观的一面。“我们是守护在患者身边的人,希望能给更多人传递更多正能量。”

麻醉医师“跨界”玩转科普,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组建乐队,用原创歌曲,把拗口的疾病讲清楚。“青光眼Glaucoma”乐队的曲音音,除了主唱身份外,还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麻醉医师。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因为涉及手术麻醉给药,她每天都会询问病人是否有青光眼的病史。《急闭青》这首“处女作”便源自于此。“歌曲明显比文字科普效果好,传播面也远远大于文字。”她说。

来自广州的85后麻醉医生应彦璐还有另一个身份,便是灵魂画手。日常生活中看似“高冷”的医生,在她的画笔下都变成了萌萌的漫画人物。通俗易懂的语言,严肃活泼的画风,深入浅出的知识,让她的漫画一经发出火爆全网。“画画不仅是一个解压方式,还能给更多人进行医学上的简单指导,对医学误区进行提醒。”对于“麻醉后会不会变傻”的问题,她用漫画负责地告诉你:不会!

由“光头强”陪着上手术,“佩奇猪”伴着回病房,孩子们在这里不再害怕。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医师们为安抚患儿紧张情绪,制作了一系列粘土玩偶。此举,受到患儿家长好评。2017年12月,麻醉科成立了手工组,创作灵感就来源于工作和生活。“希望通过这些简单直观的方式,来做术前沟通和医学科普,让公众对于麻醉和手术的相关知识多一些了解。”麻醉医师陈莹莹说着他们的初衷。(图片来源:东方IC)

麻醉医师可不是“打一针就离开了”那么简单。当你被送入“梦乡”后,他们会时刻关注你术中的一举一动及术后的苏醒。你若安好,他便晴朗。近几年,麻醉医师们也从“幕后”走到了“前台”——镇痛门诊。除了术前评估、麻醉咨询,还可以解决长期困扰你的疼痛问题。你看,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在尽其所能为你提供专业服务。现在,你了解他们了吗?不妨说说你对麻醉师的印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