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令!北京卫生健康委号召500位医生干大事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所谓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4.18%,与目标还有不小差距。实现目标并非易事,首先要做的是获取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变化趋势。
北京于2012年建立健康素养监测体系,并于2012年、2015年和2018年,开展了三次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3月22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8年北京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
基本医疗健康素养普遍偏低
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相差10.5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从健康素养包含的六类公共卫生问题素养分析(安全与急救素养、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健康信息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北京市居民的基本医疗素养为25.7%,为最低项。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刘秀荣表示,“基本医疗健康素养反映的是,居民能否在生病时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些基本认知,能否找对医生、看对病。”目前,该项指标在全国都处于较低水平。改善这一现状,不但要完善医疗服务,更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本次调查中,健康素养水平最高的是30—39岁年龄组,达到了41.7%,而最低的为60—69岁年龄组,只有14.1%。
北京市卫健委健康促进处副处长汤伟民表示,随着互联网社交工具的普及,越来越多的60至69岁年龄段人群用上了微信等软件。他们是对健康信息需求很大的人群,但缺少对新媒体信息的甄别能力。汤伟民透露,北京需要正能量的科普声音来占领传播渠道。
打造高水平科普队伍
广泛普及权威健康知识是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关键。2019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将启动第三批市级健康科普专家遴选。自4月份起,全市将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开展专家遴选工作。
本次遴选以单位推荐为主,采取自愿报名和推荐相结合。遴选后,将对科普专家进行科普技能培训,以达到热爱科普、擅长科普的目的。这批专家将在社区单位以及各类媒体上发挥专业优势,发出权威声音,普及健康知识,助力提升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对于急需权威健康知识的老年群体,北京市卫健委将组织科普专家进社区传播健康知识,还将在老年用户较多的报刊、广播以及电视等传统媒体渠道为他们提供科普知识。
如何科学监测?北京方案值得借鉴
2018年5月-8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在全市范围内,包含16个区80个街乡240个村(居)委会,获得15—69岁常住居民有效调查问卷11291份。其中,城乡比例、男女比例、年龄结构以及文化程度方面,与城市人口大致相同。
调查内容来自《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2015版)》,涉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个性生活方式及身体不适时如何用药等方面,包括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技能三方面,涵盖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六大方面。
如何了解自身健康素养?
在“谈癌色变”的时代,如果我们知道哪些行为会接触大量致癌物,因此避免这些行为,就会大大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许多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大敌”。其实,是否患上慢性病,较大程度取决于生活方式是否健康。起居无序、饮食无节、烟酒无量、运动无时等,都是慢性病的重要病因。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呼吁,应当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并确定课程标准;学校应聘请专职健康教育老师,并对健康教育老师进行专业培训,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相关制度和考核体系。与此同时,要加强校内外资源有效整合,力争在2020年建成完整的学校健康教育体系。
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在2015年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版)(下称健康素养66条)。各省市在做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时,健康素养66条成为主要依据。
对于每一个公民而言,健康素养66条同样可以作为自测标准,对自身的健康知识查漏补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