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下 实现社区养老有N条路径

2019
03/15

+
分享
评论
郝兰兰 / 健康界
A-
A+
国家鼓励发展社区养老,如何解决人才不足、支付报销等问题?

2019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养老”成为两会热议词汇之一。

从“政府工作报告”到“总理答记者问”,国家为养老产业规划的发展路径已然明晰: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

在老龄人口持续增加与养老供给明显不足这一矛盾面前,围绕社区养老现实存在的专业人员不足、支付报销体系仍需完善、配套政策尚未出台等问题,亟待破局。

医养结合靠社区

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2.5亿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8年末,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首次超过15岁以下人口。“即便继续加大养老机构发展力度,还是跟不上需求增长速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要应用“好的经验”:发展社区养老。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将中国式养老模式概括为“90+7+3”:中国老人90%是居家养老,7%是社区养老,3%是机构养老。

“养儿防老”传统观念下,将父母送到养老机构,被视为“不孝”行为,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

在一二线城市,更多老人会选择“机构养老”:到专门的养老机构生活,接受全方位照护。但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呈现“两极化”特征:收费较低的养老机构难以做到专业、安全、可靠;而专业的养老机构则往往呈现“高端”特色,价格难以让普通大众所接受。

社区养老模式应运而生。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提供照料服务方面,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服务为辅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优惠多多 困难犹存

为发展社区养老,国家将给予系列优惠政策。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

但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江宇看来,优惠政策仅仅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产业的配套举措之一,核心问题是要解决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

——培养养老专业人才

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养老护理员大约只有2万—3万人,而实际需求接近上千万人。此外,养老护理员大多在专业的养老机构,没有进入社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提供老人照护服务,仍然面临支持政策缺乏等问题。

北京市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陈皓证实了上述观点。陈皓表示,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家老人提供的养老服务还比较少,大多是随诊等服务。即便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社区中心医生偶尔会到养老机构提供一些护理等服务,频次相对较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红利,路径,社区,社区养老,刘远立,机构,医疗,服务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