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开年剧《老中医》热播 从中看出哪些端倪?

2019
02/27

+
分享
评论
张红亮 / 健康界
A-
A+
央视的开年巨制无疑释放出我国加大力度支持传统中医的信号。然而,热播影视剧能否让民众正确认识中医,并增加对于中医的信任,尚且是个未知数。

“银子金贵,可碰上命了,就如尘土一般。”

这是央视一套开年大剧《老中医》中的一句台词。这部电视剧以1927年-1946年间的上海为背景,讲述江苏常州孟河医派传人翁泉海闯荡上海滩,倾尽一生致力于中医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故事。

担任本剧编剧的高满堂认为,现在人们对中医药知之甚少,甚至有所误解,这是一件挺悲哀的事。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创作团队希望用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为中医行业正本清源,促使人们用科学态度正确看待中医。

央视的开年巨制无疑释放出我国加大力度支持传统中医的信号。然而,热播影视剧能否让民众正确认识中医,并增加对于中医的信任,尚且是个未知数。

扶持中医政策落地加速

在《老中医》中,主人公潜心研究中医疗法,救治大批贫苦病人,并提振了中医声誉。现实中,正有无数年轻人将传承中医药文化作为毕生事业。“本科这几年最大的感受是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医。”即将毕业的河南中医药大学学生李振华告诉健康界,“从学校招生人数增加以及老师们的授课方式转变来看,感觉中医正在‘复兴’。”他说。

与他的感受相对应的是近年来国家对于中医持续的扶持政策。

经初步梳理,近5年来,中央层面下发的文件中涉及中医药的有80余份。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纲要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与此同时,31个省份亦出台促进中医药发展的专门文件达110多份。

截至2016年,我国中医类医院达4238所、实有床位87.73万张,分别比2012年增长24.76%、42.97%。截至2016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48.16万人,比2012年增长34.98%。

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医药如今已传播到全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亦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

力推中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在“2019健康中国与中医药发展高层研讨会”上表示:在人类医学史上,中医药学从未得到当今这样重视;在世界医学领域,中医药学已经成为唯一能和西医比肩的第二大医学体系;它解决了很多西医解决不了的难题,已经显示出不可替代性。

中医如何吸引年轻群体成难题

在政策加持下,中医持续发光发热。许多中医院在“治未病”健康理念下开展中医科普教育,让居民的疾病预防做到关口前移。

然而,这一切更多局限在老年群体当中,越来越多年轻人无法get到中医的亮点。翻看年轻用户居多的社交网站可以看到,《老中医》毫无意外地遭遇群嘲,网友们对《老中医》的评价普遍较差。一篇题为《漏洞百出的老中医》的剧评这样写道:“汤头歌诀治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老中医不学着现代人的逻辑和工具,去赋予中医新时代的解释,那么就不要怪大家不理解你了。”

高满堂介绍,剧组常年聘用两位中医顾问,剧中所涉60余副药方全部在中医典籍中有所记载。他说:“我有个心愿,看完《老中医》,每个观众都会看自己的病。”这句话不但引起网友吐槽,而且与中医理念不符。若中医药不在科学体系下发展,仍将步履维艰。

比起近些年网络上的“中医黑”,部分观众的言辞还算委婉。科普作家方舟子曾在不同场合表达过自己对中医的质疑,“中医是在人类有科学之前就已形成的一套体系,本来就与科学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有人非要把它贴上科学的标签,那就是伪科学。”反对中医名人并非少数,企业家罗永浩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中药从骨子里是巫医继承下来的,从来没有科学,瞎猫碰死耗子也能治几种病吧。”

看似经历“最好的时代”,中医药面对的危机正在不断涌现。近期中医药需直面的尴尬是来自上海专家的一项研究结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茅益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5医院陈成伟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消化疾病领域顶级期刊《胃肠病学》在线发表了题为《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及病因学》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在我国引起肝损伤的最主要药物中,各类保健品和传统中药占比最高,达26.81%。尽管茅益民在接受采访时解释,由于国际上将草药与膳食补充剂归为一大类,因此该研究中列出“各类保健品和传统中药”一项,但药物性肝损70%的原因还是西药导致,大众应对传统中医药保持理性态度。然而,“保健品和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话题仍引起了广泛讨论,并为人们质疑中医再次提供了依据。

国际标准亟待建立

“诊断机理和药物有效成分不明”是对中医药最主要的质疑。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曾表示,目前借助现代研究方法,已经能够向国际社会证明针麻镇痛的疗效以及作用机理机制等。针刺、经皮穴位电刺激等神经调控方法,在阿片成瘾等治疗上疗效明显。

“中药国际化”成为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挑战。在出口世界的中药里,中药提取物占绝大多数,但很多人认为,中药提取物与中药饮片有很大的分别甚至不能称之为中药,因为中药在煎煮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细微的化学反应,这一点是中药提取物在混合时不能达到的效果。因此中药提取物的出口并不能代表中药国际化。

业界认为,当前中医药产业发展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明晰中药有效成分并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是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手段。

中药国际化一直是我国中药产业想要实现的一个宏伟目标,多个中草药国际标准正在奋起直追。2月13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王瑞教授团队主导制定的《中医药——板蓝根药材》国际标准。

然而,人们又不能因此“高兴得太早”。板蓝根药材的 ISO 标准并不能证明板蓝根药品的临床疗效。ISO 的主要宗旨是,在全球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以便于国际间使用统一的标准,开展国际贸易。板蓝根药材 ISO 国际标准只是对板蓝根在“种植产地,干燥、运输,包装,农药和重金属残留”等方面进行的同质化规定,以利于国际间开展板蓝根药材的贸易,这并不能扩大为板蓝根相关药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有了明确的科学依据。事实上,至今没有权威科学数据证明板蓝根药品预防或治疗感冒等疾病有显著疗效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澳门、香港与内地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医药产品质量标准,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

《纲要》发布后,香港和澳门迅速传来“捷报”。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2月20日宣布,“香港中药材标准”计划开展至今,已为299种中药材确立标准。

2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关于支持澳门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安排》,其中提出,支持澳门重点发展中医药产业,与内地合作加强中医药科研、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支持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支持产业园开展中医药相关的贸易与推广工作,促进中医药相关产品和技术进入葡语国家以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借助大湾区发展机遇,中医药国际化或将走上快车道。有了国际标准背书的中医药必将提升其在我国年轻人中的信任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老中医,端倪,央视,中医药,板蓝根,中药,科学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