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细胞”让生命持久延续或成为可能
春节期间,正是喜庆欢腾的日子,不料在年初三凌晨3点多,隔壁的王阿姨却突然醒来,用手开始疯狂捶打身边的丈夫。她丈夫被猛然击醒后,马上意识到不妙,立刻跳下床,用血糖仪赶紧给她测了一下,才知道此时王阿姨的血糖值只有2.2,他赶紧摸出糖罐子,利索地用水将糖化开,强行灌到王阿姨嘴里,约莫20钟后,王阿姨意识才渐渐恢复意识。
王阿姨是1型患糖尿病患者,身患这种病症已经有近20年,胰岛素成为她维持生命的唯一依赖。每天早晚她会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从开始由家人帮她,到后来练就的自己给自己注射,她已习惯了。由于饮食及睡眠等因素,上述的情形也会时不时发生。久病的王阿姨虽然很乐观,还给它封了个名号“富贵病”,多吃少餐,严格控制每天的糖分量摄入量已然成了她的日常“必修课”,但这却让王阿姨一家人即心疼又无奈。难道,这糖尿病就真的没有办法彻底治愈了?这个疑问已萦绕在她家人的心头多年。
“种子细胞”的研究燃起生命之火
近日,来自海南博鳌的一则新闻一定会让王阿姨一家兴奋:海南在抓紧研究博鳌超级医院体制机制的同时,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领导小组还专门在领导小组会议上研究了《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干细胞医疗技术准入与临床研究及转化应用管理办法(试行)》,这意味着拥有“种子细胞”之称的干细胞医疗技术研究将在国家管理下快速展开。干细胞临床研究一旦取得实质性进展,很多诸如糖尿病、白血病、卒中、帕金森和脊柱损伤、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肢体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分泌系统疾病、外科疾病、皮肤病、肿瘤和免疫系统及不治之症等疾病可能会在干细胞的帮助下得以痊愈,大众生命获得持久延续也不再是梦想。也许,到那时王阿姨就再也不用靠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这也意味着她将远离来自糖尿病并发症的生命威胁。
干细胞为何能有如此神效?
这源干细胞于本身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项分化潜能,倘若具备客观条件,它便可以进一步分化为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并可以参与到细胞代替和组织再生中,让坏死或者部分功能丧失的细胞能够顺利“退休”,让更具生命力的细胞可以换岗“轮值”。因此,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已经被大众期待许久,一旦进入实践中,很多顽疾被攻克可能只在须臾之间。
1960年是干细胞研究的开端之年,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干细胞,到海南省率先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进行干细胞医疗技术准入,专门开会讨论并研究《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干细胞医疗技术准入与临床研究及转化应用管理办法(试行)》,这是对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事业的极大推动。干细胞这颗“种子细胞”让人们对自身健康有了保障,也让大众看到了医学创新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的新希望。
创新是医学发展的灵魂,推动我国医学不断发展的唯有创新。未来,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导下,医学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医学创新领域,才能为国民的健康不断服务。由于医学的持续创新,那些如王阿姨的经历将成为过去,看似不治之症的疾病很可能将如同一场小感冒般,轻而易举便可康复!无论身心亦或财力方面,大众无疑将从医学创新中获得更多实惠。但医学创新该如何进行?如何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医疗机构及医生在医学创新中的作用及局限性又有哪些?医学创新如何转化为实在的落地成果?这些问题关乎中国医学创新的未来发展,更关乎每个国人健康。带着种种疑问,2019博鳌·健康界峰会将汇聚国内外医健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医学创新”这点事。了解详情请点击:2019博鳌·健康界峰会官网,直接联系请关注以下信息:
商务合作:
李 骁:电话/微信:13811345213, 邮箱:lixiao@hmkx.cn
刘学斌:电话/微信:18500192310, 邮箱:liuxuebin@hmkx.cn
报名参会:
南 蕊:电话/微信:17801368257, 邮箱:nanrui@hmkx.cn
古云霞(音乐荧光跑):电话/微信:18810323734, 邮箱:guyunxia@hmkx.cn
媒体合作:
胡高俊:电话/微信: 15011441059, 邮箱:hugaojun@hmkx.cn
杨 华:电话/微信:13522428615, 邮箱:yanghua@hmkx.cn
扫码了解峰会详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