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了!这家医院医联体内”护理帮扶”获大奖|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
提起医联体,大家再熟悉不过了!然而医联体内护理帮扶,还是一个相对新鲜的概念。虽然被关注得不够,然而有家医院却做得很走心,还因此获了大奖。
在竞争激烈的第四季改善医疗服务全国医院擂台赛中,宁波市第一医院《探索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医联体护理管理新模式》的案例突出重围,获得“延伸优质护理”主题十大价值案例。他们做出了哪些成果,又能给其他医院改善医疗服务以怎样的借鉴呢?
科研思维搞帮扶
说其做得走心是有依据的。帮扶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应对行政命令,而是采取了科研思维,使得这一项目有章可循。案例以美国医疗质量管理之父多那比第安提出的医疗质量概念三维内涵“结构-过程-结果模式”为理论框架。
多那比第安提认为,良好的结构可以促进良好的过程,良好的过程可以优化良好的结果。以此为基础,宁波一院护理部组织医联体多方式、多途径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调研,针对目前主要存在社区护士技能缺乏、相关管理制度缺失以及护理管理手段滞后这三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梳理,并针对问题绘制了医联体内优质护理同质化管理系统图。
以宁波市第一医院为中心的区域医联体,于2014年在宁波市政府的牵头下成立,目前已经覆盖一个二级、一个区级、两个县级以及11家社区卫生中心,共15家基层医疗机构。
社区调研以及横断面的数据调研显示,社区护士的心肺复苏成绩普遍偏低,延续护理总分处于中等水平。护士态度较好,但是知识的缺乏制约了行动的展开。社区护士技能欠缺,相关管理制度的缺失,护理管理手段滞后是主要问题;而缺乏培训、缺乏科学管理、缺少管理工具是主要原因;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是延续护理知信行的影响因素。
问题及解决路径都明晰了,接下来怎么办?
宁波市第一医院先从定目标着手。近期目标是社区护士的急救操作技能不低于95分,抢救仪器的完好率、管理工具的应用率达到百分之百。远期目标则是提升基层护理质量,向社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等。
之后,就是真枪实弹地实施了。
分级帮扶亮点多
医联体内的帮扶通常会遇到的问题是,多家单位级别不同,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帮扶工作应该如何开展?宁波市人民医院亮出了六大“招式”。
1.对护理管理部门采取分级帮扶策略。拥有独立护理管理部门的二级和区级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向其输送人才,安排进修,实地指导;没有独立护理管理部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按其需求给予辅导,并统一实施教育培训。
2.针对下级医院的不同需求,输送不同类型的护理管理人才进行长期或短期帮扶。同时对下级医院护理骨干给予同质化护理管理培训。
3.在技术支持方面,由宁波市第一医院资深专科护士定期进行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护理培训,组织开展“大圈拉小圈”医联体内质量管理工具培训班,以及对医联体社区护士急救仪器及CPR操作进行培训,并委派护理专家于基层医院进行实地护理会诊。
4.远程专科护理会诊,依托宁波市云医院远程医疗,目前主要解决社区患者造口、压疮、慢性伤口问题。
5. 管理与技术齐头并进,服务水平也不能落下。宁波市第一医院护理部牵头定期召开医联体工作会议,针对基层护士养成的陈规陋习进行标准化护理礼仪指导实践。
6.下派护理管理人才赶赴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地辅导质量工具的运用,同时应用追踪方法和预警管理进行同质化质控管理。
六个招式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其中分级护理帮扶策略、远程护理会诊等都是对新的医联体护理管理帮扶的探索实践。而通过严谨科研、管理思维来寻找护理管理上的不足,真正实现护理管理技术的下沉,更是案例的可圈可点之处。
硕果累累
这么多的措施,效果好不好?答案是肯定的。
在护理管理方面,宁波市第一医院原护理部主任到宁波市第九医院任副院长,内科总护士长兼任区级医院护理负责人,另有10余名护士长和技术骨干分批至基层医疗机构护理管理岗位任职。同时医院还接收了近50名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护士前来进修,并连续3年举办医联体社区护理继续教育学习班。
此外,通过对护理质量工具运用与管理的培训,现医联体内各家基层医疗机构均已开展品管圈/PDCA项目,下级单位在宁波市多项质量改进项目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更重要的是,医联体仿佛一根无形的线,使得宁波市第一医院下沉的护理骨干与基层人员产生了浓厚的情感。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基础之上,宁波市人民医院通过上门护理以及网上医院等途径,让患者感受到了来自家门口的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广泛好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