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辅助用药目录出台在即 专家谏言药企转型策略
近日,有网友向媒体反映,部分医院出现某些辅助用药停用的现象。政策驱动下,医院、药企、患者如何独善其身?
2018年1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红头文件传达的一个重要信号是,国家版《辅助用药目录》即将出台。这一政策导向再次将本就被重点监控的辅助用药推至风口浪尖。
“从全国来看,国家版辅助用药目录的出台,将有效控制辅助用药滥用的现象,部分辅助用药将被停用。”北京医院药剂科主任胡欣表示,国家政策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不会出现因此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用药需求的问题。
重压之下,医疗机构加紧重点监控临床辅助用药的步伐;依靠生产、销售辅助用药的药企或裁员,或转型;患者使用辅助用药自付部分或将提高,亦或面临“买不到药”的境况。
遴选不可“一刀切”
根据《通知》,各地卫生健康部门于2018年12月31日前将汇总的辅助用药目录上报至国家卫健委。国家层面明确截止时间之后,海南、河北、安徽、广东等地纷纷下发文件,要求本地医疗机构上报辅助用药目录。
以河北省为例,该省要求医疗机构按照年度使用金额,以通用名称对其由多到少进行排序,形成辅助用药目录,报送品种不少于20个。健康界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获悉,该院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报工作,上报品种主要集中在中药注射剂等方面。
数据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胡欣告诉健康界,收到国家卫健委《通知》后,北京医院亦按照相关要求完成了辅助用药目录申报工作。
胡欣介绍了北京医院挑选辅助用药时遵循的几个原则:1)医院用药金额排名前100的;2)没有指南推荐的;3)临床证据不充分的;4)适用于多种疾病的;5)中国药典没有收载的。总体来看,那些又贵又不好用的“万金油”未来被“踢出局”的可能性很大。
遴选辅助用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特地制定了评选活动,登录评选界面,网友可以在一系列辅助用药列表中选择20种药品。
《通知》出台之后,“按照药品使用金额排序确定辅助用药目录”的评价标准被视为“一刀切”的做法。部分反对派认为,这一做法或致部分具有临床价值的辅助用药“蒙冤”。
对此,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卫生技术评估室副研究员刘跃华于近日表示,国家出台辅助用药目录的初衷是引导合理使用药品,同时肯定合理使用辅助用药对于缓解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等方面的作用。“国家真正管的是超适应症、超剂量、超疗程等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不会一下子拍死。”
政策影响出现但还未最大化
其实,早在《通知》出台前,部分省市已经出台了辅助用药目录,医疗机构辅助用药使用亦被重点监控,但国家版辅助用药目录即将出台的趋势仍对各方产生影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