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70年 | 因为有你 人间值得
2019年,中国迎来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性时刻:建国70周年。
70年风云际会。从发现青蒿素到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走了46年;从临床教师到中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钟南山已在健康阵线上奋斗了近60年;从外科军医到院士退休,“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站立肝癌手术台前已达70年……
70年来,卫生健康领域有太多伟大成就的拥有者值得致敬。在2019年开端,让我们倒带,向那些为新中国健康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卫生健康工作者致敬!
张孝骞:一师一本一世 为镜为钟为碑
内科专家、医学教育家
他是内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他毕生致力于临床医学、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工作,对人体血容量、胃分泌功能、消化系溃疡、腹腔结核、阿米巴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等有较深入的研究。他也被后人尊称为“协和”泰斗,“湘雅”轩辕。
黄家驷:风雨乐清贫 生死系医学
胸心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家
他是我国著名的胸心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他组建了国内第一所胸腔外科专科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他还不遗余力地投身于开拓中国还处于萌芽状态的生物医学工程学,为这门边缘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是中国心胸外科学和生物学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
屠呦呦:从平凡走向非凡
科学家
她是新中国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2015年10月,她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黄洁夫:让生命在阳光下延续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他为推动中国器官移植的学术和管理的进步而竭心尽力,特别是为能建立一个符合伦理和中国国情的可持续的器官捐赠移植体系,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也由此成为中国公民器官自愿捐献系统“从无到有”的第一推手。
陈竺:用东方智慧“让癌细胞改邪归正”
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在白血病研究领域特别是白血病协同靶向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造福了无数患者。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他主持了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运筹、组织和管理工作,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基因组研究中心—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以及上海系统生物医学中心。
钟南山:抗击“非典”第一功臣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是中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他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不顾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合作,主持制定我国急性传染病诊治指南,为战胜“非典”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孙燕:让肿瘤内科从无到有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开创了我国肿瘤治疗这一全新学科。50 多年来,他一直从事肿瘤内科治疗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是我国肿瘤内科治疗学奠基人之一,他在国内外抗肿瘤新药物开发,应用现代科学方法阐明扶正中药的促免疫作用以及在淋巴瘤、小细胞肺癌和睾丸肿瘤的综合治疗等方面成果卓著。
吴孟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新见解,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他所领导的学科规模从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前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
李桓英:有限的生命,无限的事业
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成功地推行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利用利福平等三种药物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法,进行我国首例现场防治试点,并于1985年在云、贵、川三省全面推广。到1999年,全国98.6%的县(市)已消灭麻风病,短程联合化疗取得完全成功。她为我国麻风病防治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取得了世界水平的成果。
70年来,新中国卫生健康领域值得致敬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到底是谁?你的主张很重要。
现在【点击这里或下方图片】,郑重推荐或表达致敬!您将有机会获得博鳌荣誉盛典门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