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 首都医疗再造康复新实力

2018
12/25

+
分享
评论
健康界
A-
A+
十二年的发展浓缩了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精髓,伴随这个时代,首都医疗用融合、创新创造了康复学科发展的新引擎。

近期,一则“军地合作解难题”的消息受到了《解放军报》关注并报道:2018年11月1日,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某旅与北京一家运动康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飞行人员脊柱康复、航医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文中提到的运动康复机构正是首都医疗英智康复集团。

(首都医疗英智康复与与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某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据悉,该集团成立于2006年,通过引进国际上的先进康复理念与模式,创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连续性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而享誉行业。作为大健康领域的排头兵,首都医疗英智康复集团(以下简称“英智康复”)拥有北京八里庄院区、北京英智京西康复医院、杭州乐天派英智康复医院、江阴英智澄江康复医院、江苏英智德美康复医院,以及位于鸟巢的全球顶级运动康复中心。

十二年的发展浓缩了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精髓,伴随这个时代,英智康复用融合、创新创造了康复学科发展的新引擎。

融合,迎来学科发展新动力

2018年10月27日,首都医疗集团作为主办方之一,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原空军总医院)、北京中医药学会一同举办了第五届脊柱手法医学北京论坛。在这场精神盛宴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相互交流切磋,分享脊柱手法医学的发展。

(空军总医院全军中西医结合正骨疗法治疗中心主任、空军级专家赵平教授在第五届脊柱手法医学北京论坛上发言)

“这次会议内容更丰富,更规范。”空军总医院全军中西医结合正骨疗法治疗中心主任、空军级专家赵平教授是论坛的主要发起人。他亲手建立起了这个论坛,走过十年,从专注手法交流到专注脊柱疾病,从以医疗方法为中心到现在的以脊柱疾病为中心,论坛肩负的使命越来越重大。尤其是今年,首都医疗集团的加入为论坛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也使论坛在规模、主题深度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他看来,论坛视角的扩大,专家之间的思想碰撞,对参会者、学科都是很大的升华。

美国南加州大学物理治疗教授,骨科物理治疗临床专家Amanda M.Ferland 博士作为演讲嘉宾参与了此次学术交流,并与参会者在现场分享了有关的手法技术。

“物理治疗师会被看作动作专家,动作专家的意思是会对人体的运动和动作进行评估和治疗。是唯一在医学领域内做评估的医学工作者。” 结合自身的专业,Amanda分析了中西方康复治疗的差异。“中医的手法治疗,从中医本身来讲是整体观,会从全面的理解上来去开展手法的治疗,会涉及气、血等理论,但从西医手法来讲,它会以西方解剖为基础,手法的操作可能会针对特定的某个组织,来做到手法的精准性,这个可能是双方比较大的不同。”

在这位外国人眼中,虽然中西方康复学科建设存在差异,相互借鉴亦有新机遇,融合创新可以创造出新的学科发展动力。持同样观点的,还有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央保健会诊专家李石良博士:“现在的中医发展有着很好的政策环境,就自身而言,中医仅仅靠继承还不够,一定要想办法创新,”李石良谈到,“从针灸学来讲,仅仅使用老祖宗的医学,那么面对现在的疾病谱、疾病的发展形式,我们的学科建设是没有前途的。”

这位学科带头人,通过融汇中西方医疗技术优势,将超声技术引入到针灸领域,尤其是针刀领域,推出了升级换代的针刀技术。“这门技术由原来的不可视变成可视,由原来的医生感觉变成精准化治疗。而且,这样的手段可以保证医生培养同质化。同样的治疗,只要规范去学习,就可以掌握同样的技术。”

需求巨大,共建助力

规范化的普及,意味着可以有更多医生掌握该技术,造福患者。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内地还是边疆,到处都是这样的病人。这样的病人如何单靠手术是不能涵盖的,如果仅仅依靠药物效果又不好。从中医的微创治疗就变得特别特别接地气,能够直接解决问题,在老百姓中特别受欢迎。”谈及专业时,李石良表示,中医微创治疗技术,主要针对疼痛类病种,这类疾病的临床需求巨大。

——这就是康复学科的需求市场:从疼痛类疾病到老年人的需求,从残疾人群到慢性病患者群体、亚健康人群,巨大的康复需求潜力有待释放。有研究显示,到2020年我国康复需求患者将突破1.5亿。

然而,广阔的需求对应的现实却是人才的短缺。据悉,目前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的比例仅为0.4:10万,而在发达国家,该比例达到5:10万,两者相差12.5倍。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我国二三级医院共需要5.8万康复医师、11.6万治疗师、90.2万社区综合康复人员,是现有康复人才的10倍以上,人才培养亟需加强。

早在三年前,首都医疗集团就引入美国南加州大学物理治疗系临床教学与培训基地,并落户于英智康复,从而对接康复学科的国际标准,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康复人才。截至目前,已有近200名康复学员参与了南加大相关课程。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主任、麻醉科副主任,中国疼痛联盟大会主席倪家骧教授在2018年9月召开的2018中国疼痛诊疗康复产学研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临床疼痛学术会议上介绍:“去年一年联盟帮助建设疼痛科的医院23家,而我国70%的县医院目前没有设置疼痛科。以50家每年的发展速度计算,需要400年才能实现“无痛中国”的美好愿景。这就需要邀请志同道合、实力雄厚的企业加入联盟,在医院、企业之间构建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协同的技术创新联合体。”

正是基于共同的认识,首都医疗集团与中国疼痛康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通过整合各自优势,帮扶县域基层医疗机构疼痛学科建设。“能够把台搭起来,把需求端跟技术供应端连接上,才能把优质技术和资源实实在在向基层推进。”倪教授表示,他相信,多方合作建成的联盟平台,可以把技术标准、规范的推广到基层。

(首都医疗集团与中国疼痛康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除与中国疼痛联盟战略合作外,首都医疗集团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拓展和发展疼痛科室建设、培训教育、学术推广等落地工作。在各方共同推动下,疼痛康复人才的培养、基层疼痛学科建设进入了快车道。2018年11月10日,北京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首都医疗英智康复集团共同举办的“2018年北京市肌筋膜触发点MTrPs技术研修班拉开了序幕。研修班着重于培养具有扎实技术背景和疼痛、康复、骨科、针灸、推拿按摩、运动医学等跨学科复合型临床人才,旨在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输出优秀的疼痛康复才人。 紧接着的12月14日,由兴化市卫计委联合兴化英智德美康复医院举办的疼痛学术研讨会暨疼痛科开科启动仪式在英智兴华院区召开,完成了从技术输出、人才培养到科室建设、规范运营的转换。这一步标志着疼痛专科标准化、可复制化的模式已打磨成熟。”

未来,首都医疗集团将携手多家专科医联体,利用国有资本办医优势,盘活首都优质医疗资源,不断追求和探索社会资本办医创新模式。持续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助力医改,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就医需求,推进医疗产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美好的生活,早日实现“健康中国”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医疗,实力,康复,英智,手法,学科,论坛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