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因出血热死亡 床铺上竟然布满……
12月17日12时左右,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陈某,于唐都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前被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
年轻的生命就此逝去,无疑让人倍感遗憾和痛心,夺走这名大学生性命的可怕的的流行性出血热究竟是什么?健康界通过查询资料得知,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致死率不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另外因其早期表现与感冒相似,因此极易因为误诊而迁延病情。
那么,作为大学生的陈某,如何会感染上主要以鼠类为传染源的流行性出血热呢?
当看到陈某的宿舍床铺照片与其生前的对话记录,此事似乎水落石出。
事发之后,陈某所在学校对校内进行了多次消毒,并对密切接触的学生进行筛查,所有筛查结果均属正常。学校同时并对全校学生进行了防治出血热知识的宣传教育。目前只发现了这一起病例,学校已安排学院组织学生打防治疫苗,20日已有防疫部门到学校进行调查。
12月21日下午,据陕西省卫健委宣传处一名工作人员透漏,目前送至陕西省疾控中心检测的该校区老鼠采样检测结果还未出,目前还在检测中。
陈某的死,无疑是一个噩耗,但同时,更是一个警钟。
流行性出血热 2009年后又见抬头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 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 它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 轻重不一。其典型病例具有发热、出血、肾脏损害3大主征。
目前流行性出血热主要经三个途径进行传播: 带病毒老鼠类传播;以老鼠为宿主的螨虫传播;母婴传播。可以初步判断,此案陈某感染出血热,是通过第一种途径被感染的。
《2008~2012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中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报告的出血热发病数每年有5万 ~ 6万人,许多地区的发病率持续在较高水平,新疫区仍不断出现。自2000年起,出血热报告发病数开始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到2008年已不足万例,2009年全国报告发病数为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但自2010年起,全国报告发病数又有所升高。
春季、秋冬多发 农民易感 陕西疫情最严重
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李青华等人,曾对我国29个省(区、市)在2008~2012年间,报告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例进行分析。分析发现:
一、具有职业性,农民最易感染流行性出血热。
二、一年四季均有流行性出血热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呈现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
三、有明显地区特性,疫情主要集中在陕西、东北和华东地区。其中,陕西名列第一。
出血热防治 重在预防
由于出血热发病急,病情严重,因此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提高灭鼠、防鼠力度,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以外,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和普及,也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途径。
从上世纪90年代至目前来看,接种疫苗是降低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的重要有效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于疾病高发区实施大范围接种,可使近中期保护率至少为95% 。
据《西安市出血热高发乡镇双价 HFRS 灭活疫苗 普种后防控效果评价》表明:西安市就曾于2005年在出血热高发乡镇普种疫苗,普种后与上一年相比较,全市的发病率下降了25.67%,而出血热高发乡镇的发病率更是下降了58 .60 %。且接种过双价疫苗的人群无1例发病, 疫苗保护率达到了100 %。
陈某已经因出血热而死,但愿他的逝去能让人们提高防范意识,做好预防,减少此类疾病的传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